公告栏
前测:①在生活中知道量角器的有多少人?②见过量角器的有多少人?③使用过量角器的有多少人?④会用量角器的有多少人?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昆山市玉山镇振华实验小学 蒋敏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属于空间与图形测量中的一部分,而角的度量又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教材把这部分安排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学好这节课不仅能为他们后续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几何知识创造条件。
[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激发认识角的测量工具和计量单位的愿望进而认识量角器和计量单位,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使其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掌握使用量角器量角的正确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学习单,量角器,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角的概念和各部分的名称、特点
1.教师演示课件,提问:
(1)屏幕上看到了什么?(1个点),从一点引出一条射线,再引出一条射线,形成了什么图形?(角)
(2)说一说角各部分的名称。
(3)角也可以看成是一边绕着一点旋转得到。
2.通过活动角揭示课题:
(1)活动角:(课件操作:角变大、变小)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2)是的,角是有大小的。看,屏幕上的∠1、∠2,哪个更大?
谈话:刚才我们仅仅是凭眼睛观察判断的,我们数学上的探究不能只停留在猜想、凭感觉上,能不能像一般办法验证一下?比一比,到底谁更大呢?互相商量商量,可以怎么做呢?(重叠)
提问:重叠时,要注意什么?(两个角的顶点——重合,一边重合)现在有答案了吗?哪一个角大?怎么看出来的?(两边张开的大)
谈话:∠2比∠1大,我们是通过把两个角重叠比出来的,那么∠2比∠1大多少,你知道吗?
(二)出示工具角(10°角)量角
揭示课题后,教师顺势提出,我们有测量线段的经验。
1.测量线段。
(1)学生测量。
(2)回顾测量要点。
2.用三角尺上的角测量学习单上的角(设计60°角)。
(1)学生用三角尺上的角测量。
(2)先交流测量中的要点:顶点对齐,始边对齐。
(3)交流测量结果。(不统一,产生统一测量单位的需要)。
【明确:用三角尺可以测量一些特定度数的角,所以还需要引入新的工具——量角器。】
(三)认识量角器
【明确:对比用直尺量线段长度,在直尺上能找到线段,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然后再是读刻度,从刻度0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所以首先要在量角器上找角,指出量角器上角的顶点、一边、另一边。】
3.认识量角器。
(1)拿出自己的量角器仔细观察,说自己的发现。
(2)结合课件认识量角器上各部分的名称。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认识量角的单位,1度角,以及内外圈。
量角器半圆周上所刻的线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每10格上标一个数。圆心就是量角器的中心点。外圆刻度(顺时针方向)从0度开始到180度止,内圆刻度(逆时针方向)也是从0度开始到180度止。
(教师提问指向学生提出问题。)
(四)用量角器量角
4.用量角器量角
(1)尝试量角器量指定角。
(2)学生交流测量方法。
(3)教师示范,学生跟做。
(4)讨论读数方法。寻找起点的方法。
5读数练习。
游戏规则:将学生分为甲乙两组,出示不同的角,如读内圈读数甲组起立,如读外圈读数乙组起立。
6.量角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教师巡视,预设以下几种错误。
①错误类型一:量角时,量角器中心点和角的顶点没有重合。
②错误类型二:量角器零刻度线与角的边没对齐。
③错误类型三:看错了刻度,应看里圈,却看外圈刻度了;或者应看外圈却看内圈刻度了。
(2)小结度量角的具体步骤。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学生的量角的方法,并板书。
7.角的大小的决定因素
(1)出示两个边的长度不同的30°的角,请学生估计一下,谁大谁小。
(2)让学生用量角器具体量一量,并标出数据。
(3)发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五)拓展应用
1.出示正五边形,量其中的一个角 。
2.预设:角的两边长度不够长,量角器看不见所指的度数怎么办?
3.学生互相交流得出:可以延长角的一条边。
4.还有什么发现?(为了方便量角,可以转动量角器或者学习单)
5.得出结论:五边形的五个角都是一样大,都是108°。
(六)小游戏:手臂活动角。
根据估计做出指定度数的角。
(七)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量角器:中心 0刻度线 角的单位:度 (o)
终边 读数
60o |
顶点 始边 【贴出1个量角器】
0o |
中心点 刻度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