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信息详情 首页>信息详情
《优秀传统家风家训的当代价值及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16日]

2019年度家校合作昆山实验区课题

优秀传统家风家训的当代价值及应用研究

结题报告

昆山市玉山镇振华实验小学课题组

张月明校长主持,蒋敏沈茜、朱慿、姜军四位老师共同负责参与的课题系昆山市2019年度家校合作昆山实验区课题,立项号2017006。该课题2017年9月立项。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全体班主任、教师的积极参与努力下,根据课题实验方案的要求,扎扎实实、有条不紊地开展研究,经过努力探索,课题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达到预期的目标。现回顾课题研究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本课题研究所涉及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及课题重要性分析。

研究背景

1.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和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从小就懂得珍惜和维护自己民族的思想文化,能凝聚民心,增强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这也是当前中小学德育的重要职责和落实“十八大”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

2.中国有着深厚且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风家训文化就是其中一种精神缩影和体现。家风是在世代繁衍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家庭风气、家族风尚,家训则是家风的语言载体和表现形式。家风家训是中国人治 “小家”、为“大家”的历史传承与经验总结。

3.学校作为人生命成长的重要场所,应该引导每个家庭凝练好家训,培育好家风,在家风家训建构中促进学生和家长共成长。

研究现状

在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中小学生的传统美德意识普遍淡薄,民族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观念较为肤浅,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形式呆板,学校德育工作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德育效果不太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应试教育长期占据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导致学校偏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单纯地让学生记忆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相对缺少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和宣讲。二是外来文化的冲击,对现代的年轻人、学生的影响力非常大。这些人热衷于西方文化,忽视了中华传统文化,淡化了中国民族传统节日在生活中的地位,虽然在老辈人的催促、甚至强制下,勉强去过一些传统节日,但是却缺少了精神的动力。三是在现阶段,部分新闻媒体,过分渲染现代文明,导致了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正在逐渐淡薄等等。一个不尊重自己的历史、不能发扬光大自己文化传统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民族。在文化的多样性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我们国家的文化竞争力。现在的中小学生,必将承当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因此,大力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在当前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和紧迫性。

重要性分析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的中国家庭非常注重门楣家风,重视庭训家教,讲究“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遵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同的家庭,家风的呈现形式不尽相同,有的是有形的文字、成型的为人处世格言,更多的是无形的言传身教、隐含于每个家庭成员的日常行为中。古人关于家风的名言、警句汗牛充栋,据统计,中国古代公开出版的“家训”就有一百二十多种。在昆山历史上,昆山“三贤”之一、明末清初的教育家、理学家朱柏庐先生的《治家格言》,以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语言,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成为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代代相传的家训典范,在今天仍然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不管是耕读传家、家国天下,还是积德行善、仁孝清廉,好家风浓缩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得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家风是传承道德的重要载体,对良好家风的传承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古圣先贤留给我们子孙后代和人类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珍贵的历史 遗产。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 观念、生活方式具有深刻的影响,也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在新的历史时期运用传统文化智慧,增强家校共育的最大实效,是值得学校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二、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或主要观点,研究重点及难点、突破点分析。

研究内容

1.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面对着不同的家庭教育群体,调查分析能让我们针对不同家庭的不同需求,更为有效地落实家庭教育的实施。调查问卷可以从家庭教育观念、教育途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及家庭成员结构、文化层次、特长爱好、对家风家训的认识等方面设计,重点了解学生家庭教育现状,家庭教育采用的主要方法,存在的主要困惑等。

2.关于学生家庭家风家训调查与分析。了解不同家庭对于家风家训的认识程度,掌握不同家庭对于家风家训的实际需求,为学校开展相关家校活动提供有效的建议。

3.学校指导家庭教育基本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指导家长用好《苏州家庭教育家长读本》教材,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联系实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操作性强,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方法,才是家长所需要的。因而,如何将优秀传统家风家训的价值通过生动形象,易于被广大家长接受的方式展示出来,不搞单调说教,通过对学生个案的跟踪研究,借助多种途径渗透和个性化辅导,促进好方法在学生家庭中的推广运用。由于家长的素质(比如学历不同)不同,孩子接受到的家庭教育的差异也是比较大的。 特别说明一点,不是所有的家长都需要学校的指导,家长与教师的关系是平等的沟通与交流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对于需要指导的家长,我们可以编制课程予以指导,对于不需要指导的家长,我们需要积极争取他们参与进来,分享家庭教育经验,挖掘他们的优秀教育资源,拓展家校合作教育的内容和空间。

4.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进行家校教育衔接,充分调动家长主动参与育人活动,以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增强教育的创新性、实效性。学校搭建家校沟通平台,拓宽家校共育途径,改善家校共育环境,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机制,传统与现代化途径相结合,积极开拓共育途径,是实现以家校共育的关键。

5.汲取传统文化智慧,创新共育活动形式,注重家校共育实效。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家校共育的重要载体。尤其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主题活动,更增强家校共育的实效。传统文化智慧搭建的家校共育平台,有效地改善了家校共育的环境,创新的合作机制激活了家校共建模式,引领家长多层面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实现了孩子在家有人管,在校有人育,联手共促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学校引进了《国学》教材,各班定时组织学生学习吟诵,并让孩子回家和家长共同学习和交流,让家长也接受并学习传统文化,了解儒家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知道“一切的一切基础是修身,修身的基础是子女,子女的基础是父母”。充分认识家长在孩子成长中所发挥的作用,无人可以代替,应该用爱、 用责任、 用智慧陪孩子一起成长。

6.完善机制,阳光评价。学校的家长学校工作,以家长委员会为组织保证,家长学校为培训基地,评先选优为激励机制,三者协同运作,构成家校共育的保障体系。学校从不挑剔家长,家长从不审视老师,家校变得更加和谐。 学校运用传统文化教育,引领家长更新观念,走出误区,明确责任;运用传统文化活动,引导家长理解学校教育理念,掌握家庭育子技巧;运用传统文化智慧,提高家长素质,参与学校管理,增强家校共育实效,开创了“家校同心,和谐育人”的良好教育局面。

(二)传统家训家风应用策略的主要思想或主要观点

1.引导家长和学生在学习家教经验中成长

我国自古以来特别重视家庭教育,一些家庭通过实践,形成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开展家庭教育的宝贵财富。通过成立家长学校,指导家长运用《苏州家庭教育家长读本》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升家长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做伴随孩子幸福成长的智慧型家长。开展好父母工作坊,组织不同家长进行主题式的家庭教育沙龙。开办“家长讲坛”,让优秀的家长走上讲坛开设家庭教育讲座,分享好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

首先,引导家长和学生学习他人的家教经验,促进他们在汲取别人家庭教育养分中获得更好的成长。

1)学习家庭教育理论。

2)学习传统经典家训。

3)学习家族治家格言。

4)学习名人教子方略。

5)学习校友家教经验。  

2.引导家长和学生在寻构良好家风中成长

其次,学校通过引导家长和孩子寻构良好家风,促进他们在探寻家风中获得更好的成长。

1)探寻长辈严格的家教要求。

2)回忆感受深刻的家风故事。

3)传承家庭良好的做事方式。

4)追求亲子企盼的理想境界。

3.引导家长和学生在凝练家训箴言中成长

    第三,通过引导每个家庭凝练家训箴言,促进家庭成员在提炼家训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成长。

     1)从家风和家规中,确立家庭愿景。

     2)从家风和家规中,探寻成长要求。

     3)从家风和家规中,提炼家训箴言。

4.引导家长和学生在实践家训思想中成长

第四,通过引导家庭每个成员实践家训思想,促进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更好的成长。

1)引导家庭成员铭记家训内容。

2)引导家庭成员对照家训行事。

3)引导家庭成员实践家训要求。

5.引导家长和学生在互评亲子行为中成长

最后,通过引导家庭自评,组织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促进家长和学生将家风家训内化为自己生命成长的养分。

1)观察亲子践行家风家训的行为。

2)评价亲子践行家风家训的做法。

3)修正亲子践行家风家训的方式。

研究重难点

1.学校指导家庭教育基本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如何将优秀传统家风家训的价值通过生动形象,易于被广大家长接受的方式展示出来,不搞单调说教,通过对学生个案的跟踪研究,借助多种途径渗透和个性化辅导,促进好方法在学生家庭中的推广运用。家长与教师的关系是平等的沟通与交流的关系,学校如何发现并引进家长,他们参与进来,分享家庭教育经验,挖掘他们的优秀教育资源。

2.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进行家校教育衔接,充分调动家长主动参与育人活动,以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增强教育的创新性、实效性。学校搭建家校沟通平台,拓宽家校共育途径,改善家校共育环境,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机制,传统与现代化途径相结合,积极开拓共育途径,是实现以家校共育的关键。

3.汲取传统文化智慧,创新共育活动形式,注重家校共育实效。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家校共育的重要载体。尤其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主题活动,增强家校共育的实效。

三、开题以来的进展情况

学校作为人生命成长的重要场所,应该引导每个家庭凝练好家训,培育好家风,在家风家训建构中促进学生和家长共同成长。我校以校训“一起成长”为核心理念,以家庭教育指导为抓手,以学校特色活动为载体,设计和组织开展系列家校联动活动,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和宣讲,将“仪表之礼”、“仪式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餐饮之礼”融入校园生活,从生活细节入手,让孩子易懂易学易做,让礼仪文化浸润孩子的行为习惯,“入学仪式”、“成长仪式”、“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你好,寒假!”、“你好,暑假!”等活动,让家庭共同参与,让民族文化在每个家庭生根发芽。推进了家校之间的深度合作,促进了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的共同成长,实现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全面提升。

(一)家庭教育现状、家风家训的调查研究

1.关于学生家庭教育信息调研问卷

2017910月,通过问卷星发布《关于学生家庭教育信息调研问卷》,调查我校学生家庭教育状况,学校1495个家庭参与问卷,调查中80%以上的对象受教育水平集中在高中、大专及本科程度,总体上来讲父亲的受高等的教育程度比母亲更高一些,但承担主要家庭教育的父亲比例却远远低于母亲。调查中指出家长对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品德行为、良好习惯是最为关注的,分别位于前三位,说明家长对孩子的关注逐渐从外在成绩转移到孩子自身身体发展,这是可喜之处,可是我们不应该忽视:家长还是相对轻视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对孩子积极情绪与人际交往方面的情况关注较少。超过半数的家长通过口头管教和讲道理的方式去管教孩子,以身作则的家长比例比口头管教的家长比例稍微低一点。关于孩子的教育,绝大多数家长希望在孩子的性格与行为习惯方面得到帮助,也有一些家长希望孩子在学习方面得改进。对于家长自身,有很多家长反省了自己的以往做法的问题,认为自己耐心不够与孩子沟通存在困难,能力不足无法辅导孩子,希望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得到帮助。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家庭与学校应该加强合作,希望老师在学校中多发挥一些作用,而他们则愿意给老师提供帮助。

2. 关于学生家庭家风家训调查问卷

20183月,通过问卷星发布《关于学生家庭家风家训调查问卷》,了解不同家庭对于家风家训的认识程度,掌握不同家庭对于家风家训的实际需求,学校1377个家庭参与调查,作为随迁子女集聚学校,大多数家庭作为为新昆山人,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差异明显,58%三代同堂、31%与子女二代,家庭结构不同,但98%的家庭都认为有必要在家庭中确立好家风好家训。39%的家庭认为家风家训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家中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51%认为是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2.3%周围人际的往来,6.8%社会的整体风气。调查对象中63%没有明确的家风家训,其中92%的家庭愿意通过理论学习、参与学校亲子活动等形式形成良好的家风家训。

学校指导家庭教育基本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我校从多个维度、不同层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专家讲座、专题讲座、家长沙龙、家长讲坛,不同的指导主体,让家长收获更多角度的家庭教育理念、方法。

1.专题讲座,指导家庭教育方法

学校聘请苏州教育科学研究院王晴博士作为学校课题研究校外指导专家。王晴博士在会上做了题为《孩子教育问题的责任与担当》的报告。9月,在我校第九届家长学校开班典礼上,王晴博士为学校家长做了题为《做与时俱进的智慧家长》的专题讲座。

学校组织家庭教育指导师开展班级的、年级的家长学校专题讲座,通过成立家长学校,指导家长运用《苏州家庭教育家长读本》,带领家长学习最新的家庭教育基本方法,联系实际,深入浅出,提升家长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做伴随孩子幸福成长的智慧型家长。学校老师以情景剧模式,截取生活中的一个片段,让家长与孩子进行现场表演,其余家长参与分析,解析孩子行为背后的意义,探讨是否有很有效的亲子沟通方式,让不同家庭在交流互动中传播良好家风。

2.家长沙龙,探讨家庭教育策略

开展好父母工作坊,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师组织同年级家长进行年级家庭教育沙龙,每期围绕不同主题,梳理家庭教育中的困惑,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家长开放日,班主任携手任课老师在班级中开展家长沙龙。事先做好家长家庭教育困惑调查,选取前三个最关注的话题进行交流讨论,家长与老师之间对话探讨,家长与家长之间分享互补。

3.家长讲坛,分享家庭教育理念

我校开办家长讲坛,已有两位家长走上讲坛,面向不同年级家长开设家庭教育讲座,分享好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展示家庭教育中良好的家风家训的形成与发展。对于主讲家长,走上讲坛是一份肯定,也是一份鞭策。对于聆听的家长,不同于专家与老师,同为家长更具亲切感,也更能感同身受,收获的教育方法更直观更易于执行,也更易于接受。

(三)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进行家校教育衔接开拓家校共育途径

家风家训的传承与发展重在身体力行,学校为挖掘并发扬家长身上的优秀品质,采取多方式、多途径的家校共育,改善家校共育环境,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机制。

1.家长义工、爱心护学

每天清晨学校鹿城路口的“黄马甲”,不论烈日或风雨,坚守职责,引导孩子们有序、安全的上学,一句温暖的话语“慢点,小心行车”是对孩子满满的关爱,对家长的一个微笑是一种无声的诉说“家长放心,这个路口的安全我来守护”,风里雨里,鹿城路口等你,是爱的传承与传递。孩子口中甜甜的话语“早上好,阿姨/叔叔”是对爱心家长最甜的反馈,自己孩子因家长爱心护学而自豪的笑容是最好的收获。自己孩子看着家长付出的身影知道了帮助他人是一件快乐的事。获得关心与爱护的孩子有一颗感恩的种子在心中发芽。“黄马甲”是爱、是责任、更是奉献爱的双向互动中促进助人为乐、学会感恩的好家风的传承与发扬。

2.父母课堂,挖掘并发扬家长身上的优秀品质

我校父母课堂自20179月开办至今,已开展了七期活动,118位家长走进学校,上课128节,有爸爸,有妈妈,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家长们将自己的人生经历、职业特长、兴趣爱好等与同学分享,如《播下感恩的种子》、《与父母沟通之神功》、《亲子沟通与交流》、《尊重》、《远离垃圾食品,健康从我做起》、《零花钱的合理利用》、《人物介绍:曼德拉》......课程内容涵盖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父母讲堂的开发与建设,是对学校课程的一种补充,这既能增进家校对话,又能丰富学校课程资源,使学校课程不再局限于教学课程,可以更多引入生活课程,增加孩子的生活技能。从孩子的家庭教育来看,孩子生活技能相对比较匮乏。学校作为一个家庭聚集地,可以充分挖掘不同家庭的教育特长,整合父母资源,用开放、吸纳、融合的心态接受并欢迎家长参与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这也是对学校教育多元化的补充。父母课堂为孩子们开设了系列人文素质课程,同时也是家长言传身教的外显形式,让孩子们看到了爸爸妈妈身上认真负责等可贵品质。

3.完善机制,让家委会成为学校家庭教育的中坚力量

20189月,我校开展家校合作推进暨家长委员会主题培训活动,特邀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飞教授做题为《家校合作,培养孩子一生受用的好习惯》的讲座。201810月,我校召开2018年校级家委会工作会议,改选后的新一届校级家委会成员走进校园参加第一次工作会议,学校面向全校家长评选星级家长,与家委会成员共同商讨完善评选办法。11月,殷飞教授来校为家委会成员做题为《家长委员会的角色定位与功能》的培训,家长之间互相促进,一起成长。以班级家委会为核心,建立班级亲子读书会,家长为表率,形成家庭良好的学习、阅读的氛围,以点带面,传家风、带学风、促校风,以日新振华 一起成长为核心,带动自主、创造优良学风养成,建设尊重、进取的优良校风。

汲取传统文化智慧,创新共育活动形式

1.汲取传统文化智慧国学教学与生活德育相融合

我校将《国学》纳入校本课程,借助国学教材,让孩子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诵国学、学国学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修养。20179月,我校举办了关于《国学》教材使用和国学教学的第二次培训活动,特别邀请了全国模范教师、著名特级教师、连云港市赣榆区教研室朱红甫主任进行国学示范课,并邀请育灵童研究院江苏办事处高蕾老师为老师们答疑解惑,为学校国学教育深入、切实的开展孜孜努力。20185月,组织我校老师赴苏州盛泽实验学校参加第六届全国名师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规划暨教学观摩高端论坛。20186月,承办昆山市国学教学与生活德育研讨活动,我校4名老师执教国学课,全国国学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苏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张家港市福前实验小学校长卞向飞为与会领导和教师做了“立德树人  ‘读’占鳌头”的专题讲座,诉说诵读国学经典对育人的重要影响、教授国学经典与生活德育的重要联系。20196月,组织开展国学知识挑战赛,以赛积趣,深入对国学经典的认识,在活动中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在我校德育活动中,老师们潜心钻研,利用国学经典对学生进行引导。在教授、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学生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日积月累,规范自身言行、修养美好品德,使德育贯通在生活中。

    2.专家引领,创新共育活动形式

项目聘请了华东师范大学李家成教授及其研究团队进行顶层设计。2017年6月,李家成教授来我校做题为《论学校、家庭、社区合作研究的中国经验》的报告。10月,我校组织教师开展李家成教授专著《家校合作指导手册》读书交流会。2018年1月,李家成教授指导我校“你好,寒假”活动。2月,李家成教授来校开展“建设全纳型、创新型和生态型班级”讲座活动。6月,李家成教授来我校指导开展“你好·暑假”活动。2019年3月,我校再次邀请了李家成教授和昆山市教育局基教科沈志坚科长来校指导你好寒假与学期初生活重建活动,同时组织《你好,寒假!》教师阅读分享会。2019年6月,举行《家校合作指导手册》、《你好,寒假!》家校共读分享会,对话交流育人心得,并开展“你好,暑假!”启动仪式活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家成及其研究团队、昆山市家校合作指导中心副主任尹弘敏与会指导。前后7次,李家成教授及其团队走进振华,指导构建了一个多元融合的共育形式。

家长应当成为子女成长的重要陪伴者和推动者,在子女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也应当不断成长。秉承这一理念,我们设计了“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你好,寒假!”“你好,暑假!”等系列活动,旨在让家长深入参与子女的成长过程。我校抓住二十四节气这一生活资源,挖掘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的丰富的育人价值,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主旨,以四季为主题开展系列特色活动,促进亲子互动、家家交流。如收集专属的节气食谱,孩子们在父母的帮助下,采购食材,清洗加工,下厨掌勺,分享美味。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体会食物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的优秀品质。“你好,寒假!”活动,学习传统礼仪,了解地方习俗,同时促进良好隔代互学的生成,促使孩子观察发现祖辈身上的优秀品质,孩子有更多机会从老人那里得到传统文化和美德的传承,在互学中又能促成祖辈的观念更新。和父母一起,走进农田,认识几种农作物,了解农作物的生长,感受大自然的馈赠;听爷爷奶奶讲以前的故事,感受现在的美好生活......感恩生活,珍惜美好。

3.社区共建,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生活相融合

学校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区活动,如参加公益活动、走进福利院,奉献自己的爱心;开展社区垃圾分类小调查,宣传垃圾分类,做社区环保小卫士......20194月,组织校社团学生参观昆仑堂美术馆,让孩子们亲近中国传统艺术,对自己学习的绘画、书法、篆刻有更深入的认识,在欣赏中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20195月,学校邀请中医院中药师韩懿来为孩子进行中药讲座,孩子们在聆听中认识自己身边的中药,在互动中感受药食同源的妙趣。20196月,以端午为契机,与泾河社区开展共建活动,家校社携手共育,听端午故事,了解中华传统故事,向祖辈学技能包粽子制香囊,感受传统文化。学生在老师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为社区残障人士送去爱心粽,让参加的学生感受责任与担当。

四、课题研究成果

1.《关于学生家庭教育信息调研问卷》。

2.《关于学生家庭家风家训调查问卷》

3.我校已完成家校合作案例9篇,其中6篇收录在《向着美好那方——昆山市家校合作工作案例选编》中。

4.共计7篇课题论文发表于各类省级杂志,分别是《从学习用品的管理能力看小学生责任心的培养》、《浅谈小学六年级家庭教育的“变心”技术》、《基于“互联网+”构建小学家校合作方式的实践探索》、《家庭教育课程模式创新化探讨》、《浅谈小学低年级家校合力教育》、《家校合作共建美育桥梁》、《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探讨》。

5.20181月,我校被评选为苏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课程优秀项目学校。

6.2018520日,我校承办“向着美好那方”——2018年首届昆嘉家校合作论坛,江秀英校长在论坛上作题为《家校深度合作,让我们“一起成长”》的报告,该报告发表在《鹿城家校》杂志。

7.20186月,我校承办昆山市国学教学与生活德育研讨活动,我校4名老师执教国学课。

8.20181027~28日,我校在“2018年家庭教育学术年会”上布展,展示家校合作项目优秀作品。

9.201811月,我校家校合作成果在“2018年鹿城亲子节启动仪式”上展出。

10.201812月,在市家校合作表彰会上,我校被评为苏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课程优秀项目学校,沈茜老师被评为苏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课程项目实施先进个人,学生家长方东升同志(三3班方勇杰小朋友的爸爸)被评为苏州市优秀家庭教育志愿者。

11.20196月,我校承办昆山市市校合作项目“随迁子女集聚学校家校合作新范式研究”的第二次培训,教科副主任蒋敏作题为《“你好,寒(暑)假!”——振华实小家校合作品牌项目建设的实践与反思》的汇报交流。

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 对课题实施效果有效评价

我校课题重在行动研究,以活动为载体,开展相关德育活动、学校特色活动在活动中促进亲子交流、亲子互动、亲子互学,让孩子切身感受长辈身上的优秀品质,在体验中影响改变孩子的行为模式,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课题活动中在体验与感受,因而在反馈上都是以主观感受为主,客观性评价较少,如何判定有效性的评价标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 隔代互学常态化

“你好,寒假!”活动,学习传统礼仪,了解地方习俗,促进了良好隔代互学的生成,促使孩子观察发现祖辈身上的优秀品质,孩子有更多机会从老人那里得到传统文化和美德的传承,在互学中又能促成祖辈的观念更新。这样的活动作为一种双向促进对于课题的实施是一项很有效的活动,在平时的生活中,更多的开发这种隔代互学的可能。作为随迁子女集聚的学校,家庭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随迁老人,如何发挥他们的经验优势促进孩子们的成长也是需要不断研究的,同时借由孩子们促进老人的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素质提升,也是非常值得实践的。

 

 昆山市玉山镇振华实验小学课题组

                             二〇一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