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家校合作教育策略的实践研究》
中期成果报告
昆山市玉山镇振华实验小学课题组
由江秀英校长主持,张月明、潘琴、沈茜、蒋敏、朱慿、任霞、陈希七位老师共同负责参与的课题系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普通规划”课题,立项号16122317。该课题2017年3月立项。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全体班主任、实验教师的积极参与努力下,根据课题实验方案的要求,扎扎实实、有条不紊地开展研究,经过努力探索,课题研究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达到预期的目标。现回顾课题研究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当前,学界有关家校合作教育策略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家校合作教育策略的内涵、家校合作教育策略的实践路径、家校合作教育策略的保障体系以及家校合作教育策略的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
1.家校合作教育策略的内涵
关于家校合作教育策略的内涵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家校合作的研究,家校合作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陆瑾,2008)子女教育是社会的基础,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及其社会化过程中至关重要已成为一种共识。(陆春,1996)
另一方面是对家校合作的教育策略的研究。如有学者指出,家校合作必须重视家长的教育培训, 创建家长活动中心, 建立沟通长效机制, 并积极营造合作教育的氛围, 确立“以人为本, 服务成才”的合作教育理念, 建立积极主动、平等融洽的关系, 探索“与时俱进, 科学有效”的方法。(夏骄雄,2008)
2.家校合作教育策略的实践路径
关于如何推进家校合作,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培训现有师资队伍以及家长、制度与政策改革、基地与平台建设等三个方面。有研究者认为,在建设家校合作时,加强对专业教师以及家长的培训是重点;要制定有利于家庭和学校向合作方向发展的政策措施(于敏,2013)。有学者认为,首先以学校为中心,成立家长委员会,设立对家长开放日,建立家长会和家访制度。以学生为纽带,以学校为轴心,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对学生的教育。其次以家长委员会为组织者,在社区建立学生教育、管理活动中心,同时学校又开设了家校E通平台,举办家长学校。充分挖掘并合理配置社会德育资源,使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由单一渠道、固定时空向全方位、立体化转化,形成家校合力教育,提高学校德育的质量和效益。(董晶,2006)
3.家校合作教育策略的保障体系
2015年10月,《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要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强化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进一步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同年,习近平主席对家庭教育做出重要论述,习主席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家校合作的时代,只有合作,我们的孩子才有未来,我们的教育才能赢得未来。2016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城乡发展、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无论是国家政策层面,还是教育科学层面,家庭教育及其在人的成长中的不可替代作用得到了充分地肯定和前所未有地重视。由此,如何把家庭教育落实到位,并在不同层面积极有效地开展实施,也就成为了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课题。
4.家校合作教育策略的评价体系
主要集中在对家校合作教育策略实施效果的评价制度研究。在家校合力教育理念下,形成科学的校本评价体系,完善“美德好少年”系列评选制度,以“我是最美振华娃”为平台,努力实现以优秀的评价方式引领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胡平,2007)
(二)研究的价值
(1)本研究试图对家校合作教育策略的内涵和标准重新审视,对小学家校合作瓶颈问题深入挖掘,对家校合作构建的策略进行理性思考,以期丰富和充实家校合作的理论研究成果。
(2)本课题的研究试图基于家校合作基础上,通过全面梳理苏州市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结合昆山市振华实验小学的个案分析来剖析我国当前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根源探析。
(3)通过分析家校合作的教育策略,从而提出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家校合作的途径和策略,以期为我国学校家校合作提供案例研究成果,为当前我国深入开展家校合作的决策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家校合作教育策略”是本课题的核心概念。“家校合作”是指教育者与家长共同承担儿童成长的责任,是现代学校制度的组成部分。本研究中指的是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多维度整合后寻求的合作化的教育模式,同时将教育实施的形式、途径、评价等规范化。本研究致力于通过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整合的策略,促进对孩子综合素养的培育。
三、研究目标
1.对家校合作的具体策略进行分类和梳理,构建起家校合作策略的分类框架。
2.构建起家校合作教育策略的实施路径,探索建立家校合作策略有效实施的运行机制。
3.构建起家校合作教育策略实施的保障体系,包括政策支持、制度保障、设备场地等。
四、研究内容
1.家校合作教材的运用策略研究。指导家长用好《苏州家庭教育家长读本》教材,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联系实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操作性强,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方法,才是家长所需要的。因而,如何将家庭教育理论、基本方法,通过生动形象,易于被广大家长接受的方式展示出来,不搞单调说教,通过对学生个案的跟踪研究,借助多种途径渗透和个性化辅导,促进好方法在学生家庭中的推广运用。
2.家校合作的平台建设与实施研究。目前,我们有着较为丰富的家校沟通渠道,如: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委员会、班级社区、班级群等,这些渠道的完善,将为家校合力教育实施提供载体与平台。同时,我们将进一步研究构建新渠道,比如,构建由学校、家长和社区组成的共同体,促进家长与教师的良性互动;研究开设儿童发展学习中心,使之成为家长和教师分享和研究儿童发展问题的平台等。同时进一步完善机构的制度、文化、机制等,如建立家委会工作制度、家长学校教师工作职责制度、家长学校考核制度、家长学校教师培训制度等,并探索家长学校文化建设的相关内容,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等,创新管理体制,加强一系列机制建设,保证合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家校合作品牌特色活动的构建研究。以校训“一起成长”为核心理念,以“家校联动”为抓手,营造“共同”、“合力”育人的文化氛围。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构建人文和谐的童话校园;加强校园师生行为文化的建设,努力形成阳光教师、阳光家长、阳光学生;多渠道多方位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打造以去乡村体验生活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品牌;多方位开展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开辟教育绿色通道。
4.家校合作教育策略实施效果的评价制度研究。在家校合力教育理念下,形成科学的校本评价体系,完善“美德好少年”系列评选制度,以“我是最美振华娃”为平台,努力实现以优秀的评价方式引领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五、研究重点
1.家校合作教材的运用策略研究。通过指导家长运用《苏州家庭教育家长读本》教材,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升家长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做伴随孩子幸福成长的智慧型家长。
2.家校合作的平台建设与实施研究。丰富家校沟通渠道,为家校合力教育实施提供新的载体与平台。促进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系列化,形成规范化的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教材和各类德育资源,创设家庭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开发具有地域特色、不同层次的家庭教育课程。打造指导家庭教育专业化团队,搭建家庭教育学习、培训、考核、评价平台,丰富各种形式的家庭教育资源,扩展我校教育质量提升的空间,打造家校合力教育的特色品牌。
六、开题以来的进展情况
2016年以来,我校开启了家校深度合作的改革项目。项目以校训“一起成长”为核心理念,以“家校联动”为抓手,通过设计和组织开展系列家校联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进了家校之间的深度合作,促进了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的共同成长,实现了学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2017年2月,我校召开家校合作课题启动培训会,聘请苏州教育科学研究院王晴博士作为学校课题研究校外指导专家。王晴博士在会上做了题为《孩子教育问题的责任与担当》的报告。同年6月,王晴博士来我校与课题组成员开展家校合作交流会。9月,在我校第九届家长学校开班典礼上,王晴博士为学校家长做了题为《做与时俱进的智慧家长》的专题讲座。
(一)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2017年9~10月,通过网络调查问卷调查我校学生家庭教育状况,学校1495个家庭参与问卷,发现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进行系统的统计与分析。
(二)家校合作平台建设与实施研究
目前,我们有着较为丰富的家校沟通渠道,如: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委员会、家长义工、爱心护学、班级社群等,这些渠道的完善,为家校合育实施提供载体与平台。如各年级家长开放日,开展“家长TO家长”的家庭教育讲座,让爸爸站在家校合力的中央,挖掘他们的优秀教育资源,拓展家校合作教育的内容和空间。同时进一步完善机构的制度、文化、机制等,如建立家委会工作制度、家长学校教师工作职责制度、家长学校考核制度、家长学校教师培训制度等,并探索家长学校文化建设的相关内容,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等,创新管理体制,加强一系列机制建设,保证合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18年10月,我校召开2018年校级家委会工作会议,改选后的新一届校级家委会成员走进校园参加第一次工作会议,学校面向全校家长评选“星级家长”,与家委会成员共同商讨完善评选办法。11月,特邀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飞教授来校为家委会成员做题为《家长委员会的角色定位与功能》的培训。
(三)家校合作教育实施路径与策略研究
项目聘请了华东师范大学李家成教授及其研究团队进行顶层设计。2017年6月,李家成教授来我校做题为《论学校、家庭、社区合作研究的中国经验》的报告。10月,我校开展李家成教授专著《家校合作指导手册》读书交流会。2018年1月,李家成教授指导我校“你好,寒假”活动。2月,李家成教授来校开展“建设全纳型、创新型和生态型班级”讲座活动。6月,李家成教授来我校指导开展“你好·暑假”活动。前后5次,李家成教授及其团队走进振华,指导构建了一个多元组合、前后贯通、跨越学科、融汇家庭与学校的活动结构。项目分为“让家长与学生一起成长”、“让家长与教师一起成长”、“让家长与学校一起成长”等三个子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我们的校风、学风、教风取得了长足进步,全校上下呈现出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子项目一、“让家长与学生一起成长”
家长应当成为子女成长的重要陪伴者和推动者,在子女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也应当不断成长。秉承这一理念,我们设计了“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你好,寒假!”“你好,暑假!”等系列活动,旨在让家长深入参与子女的成长过程。
我校抓住二十四节气这一生活资源,挖掘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的丰富的育人价值,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主旨,以四季为主题开展系列特色活动。
去年秋季,我们以“秋”为主题,让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走出家门,走进自然,观察秋天的风景,触摸秋天的痕迹,聆听秋天的故事。三、四年级的孩子在学习节气知识的同时,收集描绘秋天的经典诗词,用五彩的画笔去创作对秋天多彩的幻想。五、六年级的学生在秋日时节收集属于秋的节气食谱。在父母的帮助下,采购食材,清洗加工,下厨掌勺,品尝秋的美味。
去年的“你好,寒假!”活动,我们为孩子设计了一个“幸福、充实、有意义”的寒假生活。在寒假期间,孩子们和家人一起,出家门,看世界;学习传统礼仪,了解地方习俗;购买年货,学习压岁钱理财;学做家务,小鬼当家;结交一位新朋友;学会一样新本领;和父母、好朋友看一场电影;品尝具有特色的地方美食,边尝边学;参加公益活动,奉献自己的爱心;遨游书海,读几本课外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写一手字、画一幅画,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进行一项特别的研究,开展一个小调查,发现这个世界的不同;做一个小制作;进行一个发明小创造,大胆创新;和父母一起,走进农田,认识几种农作物,观察农作物的生长,感受大自然的气息;跟爸爸妈妈上一天班,进行一次职业体验,感受他们工作的辛苦;听爷爷奶奶讲家庭的幸福故事,把这些故事整理成一本家庭故事集;其中,周靖豪同学为癌症病人义跑五公里;李兆麟同学走进福利院,送福送爱心……这个寒假,很丰富;这个寒假,有收获。
经统计汇总,学生制作的寒假活动日志、PPT、手帐、绘本、手册等各类成果1819项,美篇372个——学校微信公众号推送美篇28个。
今年的“你好,暑假”活动,在总结“你好,寒假”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假期生活研究的特殊性认识,强调在教育的空隙开展教育研究,回归原点——假期与人的发展,重在暑期生活与学期初生活重建与沟通。开学初,学校提供平台,学生展示假期生活,有20个班级进行歌舞、器乐才艺展示,16个班级进行手工、书法、厨艺展示。经统计汇总,学生制作的暑假活动日志、PPT、手帐、绘本、手册等各类成果876项,美篇408个——学校微信公众号推送美篇33个。
子项目二、“让家长与教师一起成长”
课题确立后,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并邀请家长共同观看余世维博士的《家教与竞争力》,同时组织教师阅读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陈鹤琴的《家庭教育》等家庭教育方面的专著,进一步提升对家校合作课题理念的认识。2018年9月,我校开展校级家校合作推进会,邀请殷飞教授给我校全体家委会成员和教师进行家校合作主题培训。
我们将家长群体视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资源,通过多种方式开发家长群体的教育作用,将家校合作与教师专业成长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学校设计了“家长进课堂”、“家长进教研组”、“家长进年级组”等系列活动。
以往,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是教师群体内部的事情,由教师相互之间提出改进建议,共同进步。我们的教学往往是采用自行研备、集体备课、教研组参与磨课、在不同班级轮番试教,和同行一起探讨如何改进教学。现在,通过家长进课堂、进教研组、进年级组等系列活动的实施,我们赋予了家长更大的话语权,让家长从他们的视角为我们的教学提出改进建议。结果发现,家长的宝贵建议,对教学的改进、尤其是如何实现“适合学生的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
过去,教师与家长关于学生的沟通,分别是对两个场域的反馈,教师通过观察学生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学生的作业情况,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家长则是通过学生在家的作业情况,了解孩子的知识掌握状况。但这种沟通方式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家长并不了解课堂教学的真实场景,信息的不对称可能会引发家长与教师之间的矛盾。而今天,老师、学生、家长一起完成了一节课,一起经历了40分钟的教学,家长直接参与课堂,不止是近距离观察孩子的课堂表现,更是在参与预设的教学环节中,与孩子的思维进行碰撞。40分钟的课堂之后,是40分钟的教学研讨,家长们独特的课堂观察视角,为老师钻研课堂教学带去一些不同的思考。而老师透过课堂进行的教育示范,也促使家长进一步思考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方式。家校联合教研使家长更多地了解学校教学工作,也促进了家庭教育的进一步完善,我校家校合作的深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子项目三、“让家长与学校一起成长”
学校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学校的成长与家长的成长应当相伴而生。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助力家长与学校一起成长的活动,包括“家长意见征集”、面向学生的“故事家长、父母课堂”、面向家长的“家长讲坛”等,并在家委会的监督和配合下实现家长与学校一起成长的目的。
通常,在学校各项重大活动方案出炉前,我们会重点面向家长群体发放活动意见征集单,让家长为学校活动出谋划策。例如,去年“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活动,我们向家长发出意见征集单,让家长们围绕每个季节活动的设计提出建议。我们广泛收集并汇总整理出学生、家长、教师心目中受欢迎的家校活动,制定“菜单式”的冬系列活动方案。
2017~2018学年共开展14期故事家长进课堂,合计210节课,为一二三年级的孩子带来分别丰富多彩的、富有意义的绘本故事,每一次故事后,孩子们分享交流自己的心得收获。
我校的“父母课堂”活动从去年五月开始筹备,这也是我们振华实小实行多年的家长义工活动的延伸形式,从传统的志愿服务中延伸出学校的“客座讲师”。我们邀请一些学识丰富、富有特长的家长走进课堂,给孩子们上课,不同于“故事家长”进班讲各种有趣的绘本故事,父母课堂侧重在分享家长的人生经历、一技之长和兴趣爱好。
父母课堂至今开展了七期,由第一期的面向家委会招募客座讲师,到第二期的面向全校家长招募,扩大范围发动,至今已有121位家长走进学校,上课121节。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有的家长结合自己的职业,为学生介绍职业特点、岗位精神;有的家长给孩子们上烘焙课、插花课、足球课;有的家长教孩子们学讲昆山话;有的家长给孩子们讲解生活燃气安全、爱牙护牙常识、手机辐射危害;还有的家长深入浅出地和孩子们聊古钱币、古兵器,聊汽车构造、聊3D打印技术、聊叙利亚战争和中国崛起……父母课堂为孩子们开设的系列人文素质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也让老师们大开眼界。
父母课堂,对学校来说,不同于“家长开放日”;对学生来说,不同于“社团活动课”。这是家长全面、全程、全方位参与的课堂教学,也是我校实施“开放办学”的特色之一。应该说这项活动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助力,为教师的提升提供了助力,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助力,为和美家庭、完美教室、和谐校园的构建提供了助力。
在“家长讲坛”的开办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一大批致力于学校成长的家长脱颖而出。三年级方勇杰小朋友的爸爸方东升,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方爸”,在2017全国新父母年度人物评选中,以全国30名候选人的身份进入复赛。方爸是我校的一名“故事家长”,给三(3)班的孩子讲过不少有趣的绘本故事。他还结合自己的职业专长,给孩子们开设理财实践课。2017年,方爸还分别面向我校二年级家长和五年级孩子的爸爸们开设家庭教育讲座,成为振华“家长讲坛”第一人。继方爸之后,四(1)班杨瑞熙的妈妈钟红梅也加入到“家长讲坛”,今年杨妈妈为二年级家长进行了一场“家长TO家长”的家庭教育讲座,我校迎来了第一位讲座妈妈,这也是我校家校合作工作走出的可贵一步。我们期待更多家校共育的种子,在振华生根发芽,成为我校家校合作的新常态。
(四)家校合作品牌特色活动体系构建研究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你好,寒假!”、“你好,暑假!”等系列活动,是我校家校合作品牌特色活动,在活动的开展、反馈、反思过程中,不断完善旨特色活动体系的构建研究。
(五)家校共育中学生发展的个案研究
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加强学生发展个案研究,目前已开展9期好父母工作坊。2018年9月,我校开设专注力训练营,外聘专家针对一二年级中的个别特殊学生开展每周一次的专注力训练。12月,进行了第一次训练营家长见面会,对特殊学生家长或有需要的家长进行培训学习,研究学生在家校共育中的发展变化。进行班级个案分析,不同班级开辟不同的家校合作模式,不同班级的个性化亲子活动生成独特的班级成长档案。我校已有5个班级读书会,家长们自发组织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今年12月,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学生工作处副处长、高等教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葛敏老师来校指导家校合作工作。家庭教育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态度。家庭与学校,或家长与教师的关系状态,直接影响孩子的喜怒哀乐。学校和家庭齐心协力,成为志同道合的教育好伙伴,必将共同推进学校家庭教育工作不断深入,为孩子们的幸福成长保驾护航!
七、阶段性研究成果
1.已完成《关于学生家庭教育信息调研问卷》,1495户家庭参与问卷调查,并针对问卷做了初步分析:本问卷调查中80%以上的对象受教育水平集中在高中、大专及本科程度,其中母亲受高中与大专教育的比例稍高于父亲,但本科程度上父亲受教育的比例要比母亲多出7%左右。母亲受初中教育的比例比父亲更高,而硕士程度的父亲比例则比母亲更高,说明总体上来讲父亲的受高等的教育程度比母亲更高一些。虽然总体上父亲的受教育水平比母亲更高,但承担主要家庭教育的父亲比例却远远低于母亲,这一点需要我们重视,应该鼓励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发挥作用。为此,在学校活动中我校积极鼓励爸爸们参与学校活动,如五年级家长开放日——让爸爸站在家校合力的中央。
2.我校已完成家校合作案例7篇,其中6篇收录在《向着美好那方——昆山市家校合作工作案例选编》中。
3.已有家校合作课题论文8篇,其中《从学习用品的管理能力看小学生责任心的培养》、《论假期活动主体主动意识的提高》、《探索家校联合教研的新模式》、《浅谈小学六年级家庭教育的“变心”技术》、《浅谈小学低年级家校合力教育》这5篇已发表在各类省级杂志,《家校合力,促进家校教育共生长》获2018省蓝天杯论文评选三等奖。
4.2018年1月,我校被评选为苏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课程优秀项目学校。
5.2018年5月20日,我校承办“向着美好那方”——2018年首届昆嘉家校合作论坛,江秀英校长在论坛上作题为《家校深度合作,让我们“一起成长”》的报告,该报告发表在《鹿城家校》杂志。
6.2018年10月27~28日,我校在“2018年家庭教育学术年会”上布展,展示家校合作项目优秀作品。
7.2018年11月,我校家校合作成果在“2018年鹿城亲子节启动仪式”上展出。
八、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 如何对课题实施效果进行有效评价
我校课题重在行动研究,实施阶段,我校都是在进行课题的探讨及活动的开展,对开展活动的有效性缺乏效果评价,评价的方式方法比较单一,不利于家校合作的进一步深化。我校已聘请华东师范大学李家成教授指导我校家校合作工作,在专家团队的引领下,建立家长、学生、教师三中维度的成长评价体系。
2. 如何将家校合作案例有效推广,形成基于我校特点的家校合作策略
我校家校合作案例有基于班级的《家校手拉手,共享阅读美》、《家校合力,让孩子不做低头族》,有基于年级的《家庭教育给力,孩子成长得力》、《让爸爸站在家校合力的中央》,有基于校级的《家校携手,开启教研新模式》、《“你好,寒假!”》、《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秋》,活动载体不同,家校合作侧重点不同,形式与效果也各不相同,各类合作模式以逐渐形成,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完善各类合作模式,结合有效评价体系,分析利弊,形成基于我校特点的家校合作策略。
3. 如何辐射到学校所有家庭,使更多的家庭参与到学校活动中
拉动家长资源参与到学校生活、学校管理是我校家校合作实践活动的初心,家长委员会、家长义工、故事家长、父母课堂、家长讲坛等日益完善,但家长受众群体还是占少数,愿意走上讲台的还是家长群体中相对而言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但实际上,文化程度在本科及以上的父亲占25.22%、母亲占16.27%,大专的父亲占31.1%、母亲占32.04%,我校家长群体中半数都是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的,而这些家长的参与热情、参与度普遍比较低。我们要做的是将这一部分群体也带动起来,如父母课堂,让他们也能参与其中,将生活中的小技能分享给孩子,让他们的孩子从父母身上学习到更多优秀的品质,身教大于言传,家庭的成长,不仅需要孩子的成长,更需要家长的共同成长,学校应该提供更多展示的平台,帮助他们成长。
4. 如何建立家长社群的长效运动机制,使其成为班级建设的常态力量
自我校家校合作项目开展以来,家长社群在班级里逐渐形成,如六(3)班的“手拉手读书会”在班主任老师的号召下发动家长组建而成的家长社群,自五年级起每隔两周一次的书会活动,使这13位家长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富有成效的家长社群。像这样的班级社群学校还有很多,每班也都建立了班级家长委员会,但各班的家长社群活动属于部分主动性强且有组织能力的家长们之间的活动。如何通过激励性机制推动家长主动参与到班级社群活动之中是接下来需要努力的方向。家长社群在班级中还属于“新生事物”,学校需进一步探索长效运作机制,使其成为班级建设中的一股常态力量介入班级日常生活。
昆山市玉山镇振华实验小学课题组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十八日
振华实验小学《家校合作教育策略的实践研究》 苏州市十三五课题中期成果报告.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