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信息详情 首页>信息详情
关于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21日]
 关于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研究

昆山市玉山镇振华实验小学  李倩峰

【摘要】随着国家教学改革工程的不断推进,社会逐渐认识并开始重视国家发展建设与青少年体质健康之间的联系性。小学体育作为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的初级阶段,肩负着重要的教学责任。目前部分小学体育教学存在教学方式落后的问题,需进行不同方面的革新,包括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手段创新化以及课程教学分类化等,实现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优化。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创新实践

    根据小学教学新课标对体育教学提出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与健康教学,以提升学生的健康知识和身体素质为主要教学目的,课程理念包括对学生进行健康思想的教育、运动兴趣的激发,并尽量缩小学生体育健康水平的差异,从而实现义务教务阶段小学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以人教版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为例,对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进行研究。

一、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推进,体育教学作为保障和提升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教学课程之一,对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具有一定推动作用。小学阶段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初级阶段,同时小学学生也是祖国的希望,因此针对小学生进行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具体可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小学阶段是身体成长和知识学习的关键时期,该阶段的体育与健康教育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体魄,锻炼学生的身体机能,帮助学生树立和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第二,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体育课堂中的游戏或比赛体会成功、挫折等情感经历,经历过挫折和失败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总结经验教训,在下一次体育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该过程可帮助学生树立争取的竞争观念,从而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第三,传球游戏、接力赛跑、跳长绳等体育项目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通过与队友协调配合完成游戏或比赛,学生体会到合作的乐趣,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并学会在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其他领域发扬合作主义精神。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部分小学体育教学存在障碍性因素,包括体育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陈旧,表现为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造成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度较低。其次,课程设计缺乏创造性和纪律性,体育教学单调枯燥,学生活动过于自由随意,导致学生课程参与度低,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最后,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缺乏灵活性,针对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各异的学生不能进行有效教学,扩大了学生体育与健康水平差异[2]。根据上述问题,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体育教师对教学方式的改进与革新缺少探究精神,教学观念落后,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中过度依赖课本,未对学生需求进行深入挖掘,而在实践课程的教学中,则过度放任学生自由活动,体育课程缺乏纪律性和明确的教学目的。其次,小学学生心智尚不成熟,行为活动缺乏一定控制性和合理性,在以课外活动为主要授课方式的体育教学中,表现为对指令的不服从性和行动的任意性,例如对运动课程的学习投入程度以自身的兴趣或特长为导向,从而造成体育课程教学的狭隘性,限制了体育教学的作用发挥。

三、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

(一)体育教学生活化,培养学生运动兴趣

小学体育的课程性质注重基础性和综合性,基础性强调课程对学生健康知识和体育技能的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树立并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锻炼习惯,为其今后的体育与健康的学习奠定基础[3]。综合性则注重体现体育课程以人为本的特点,将体育教学的范围扩大至小学教学的多个领域,从而提升该课程的实用价值。基于上述两种性质,小学体育教学应紧贴课程特点,在教学中注重将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贴合。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积累体育与生活实际联系性的认知,进而能够遵从课程要求,创建或改进自身的生活方式和运动行为,实现体育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体育与健康的前滚翻课程中,课程目标在于引导学生将该项运动技能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领悟前滚翻动作的要领,锻炼并提高身体平衡感、协调感和反应速度。进入课程教学后,教师可将前滚翻练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假设同学们在骑车过程中摔倒,或走路被撞倒,应该怎么办?”以此将前滚翻运动的作用引入生活。学生在积极思考解决策略时,教师切入课程内容:“请同学们在小垫子上模拟摔倒场景,看看大家都有哪些解决办法。”该策略充分利用了小学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将学生的思维焦点集中于实际生活。学生探索的多种自救自护方式多为前滚翻或侧滚翻,此时教师可直接导入课程重点,展示前滚翻动作的示意图并行示范,学生在思考、探究过后再行课程学习,深化了对该运动技能的理解,达成了课程教学目标。

(二)教学对象分类化,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小学阶段是学生快速接受新知识、认知新事物的黄金时期,在该年龄段中,学生通过广泛接触世界,开始形成个性特征,例如喜好、兴趣等。另外,新课标中提出的小学体育教学理念中,包括提升体育教学的整体落实程度,即在课程设计中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特长以及身体条件等多方因素,在差异中寻求共同学习的策略,同时对学生的体育评价体系也应以差异视角进行设计,保证学生能够在能力范围内完成体育学习[4]。在此背景下,体育课程的教学应遵从新课标中提出的课程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主观需求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