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课时目标 |
科学概念:
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过程和方法:
1、使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3、学会液滴加热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有很多的证据。 | |
使能目标 |
1. 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而且更深地认识到有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2、让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3、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并学会给液滴加热的过程。 | |
目标 |
环节支持 |
主课题思想在
设计中的体现 |
通过观察,发现、提出问题 |
一、激趣引入
1、你们看过哈利波特吗?喜欢他的魔法学校吗?老师很喜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体验魔法的奇妙,好吗?
2、(出示马铃薯)
今天我们的主角就是它,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土豆、洋芋艿等,告诉学生它的科学名称是马铃薯)
先把马铃薯放入1号杯的清水中,同学们猜一猜,(板书:1号杯 沉)取出擦干吹口气说“变”,再放入2号杯中。(板书:2号杯 浮)
同一个马铃薯在1号杯清水中沉,在2号杯中浮,猜一猜,可能是什么因素改变了马铃薯的沉浮呢?学生猜测。揭示课题(板书: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3、通过哪些方法我们可以检验两种液体的不同呢?学生讨论交流,汇报你们的想法。
(预设:可能会有学生说到尝一尝。师先表扬会想办法,但强调:这样做是不卫生不安全的,对于不明物体是不能轻易尝的;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到放到太阳下晒。表扬也是个好办法,但是速度可能会慢,课堂时间有限;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到用酒精灯加热。明确是可行的••••••) |
呈现研究素材,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为什么2号杯子里的马铃薯会浮起来?强调用的是同一个马铃薯,液体的多少也一样多,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无法解释。很自然将学生探究的对象指向液体。
|
实验设计,验证实验 |
二、观察比较两种液体
1、 老师给大家提供了2个燃烧匙、蜡烛、火柴和滴管,有了这些材料你准备怎么来设计这个加热实验呢?学生讨论交流。在这个实验中你觉得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2、教师小结,课件出示
1)用两支滴管分别从两个烧杯中各取一滴液体,滴在燃烧匙中。
2)点燃蜡烛,用蜡烛的外焰对燃烧匙进行加热。
3)实验中及结束后不能直接接触不锈钢勺子,防烫伤;
4)待液体快要完全蒸发时熄灭蜡烛。
5)观察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并填写实验记录单。
6)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器材。
3、分组实验,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
5、教师总结:2号杯中的白色颗粒物质使马铃薯浮起来的,但不能确定是什么物质。 |
通过出示实验素材,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体验科学实验设计的过程。
|
进一步实验设计,验证猜想
分析实验数据,总结 |
三、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1、现在我们还是不能确定水中是盐或者其他物质。你们还会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让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可能是什么吗?
(预设1:学生可能会想到自己调制一杯盐水或糖水等进行研究。
预设2:学生没有想到自己调制一杯盐水或糖水,教师引导: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例马铃薯浮起来呢?)。
2、学生尝试在清水中加盐或糖,观察沉浮情况并发现问题。
3、出示研究材料:糖或盐、一杯100ml的清水、玻璃棒、小马铃薯、小塑料勺、实验记录表。
4、教师讲解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课件出示)。
(1)每次只加一勺食盐或糖,搅拌,观察其沉浮状态,并做好记录;
(2)每次加入食盐或糖时不要取出马铃薯
(3)实验完成后,整理器材
5、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6、汇报实验发现:取其中两个小组的实验记录表用投影展示出来。
7、同学们想一下,水里溶解了这种白色的物质,马铃薯就能浮起来吗?你有什么办法让2号杯子里的马铃薯沉下去呢?那位同学上来给大家操作一下?学生交流认识(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加入此环节)
9、教师小结 |
在前一个实验设计的基础上,深入的探究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有何不同,再次进行实验设计。
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总结,得出本节课的关键点。
|
拓展延伸
|
四、淹不死人的海——死海
1、打开教科书18页,阅读死海的秘密
2、学生汇报死海的秘密 |
综合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释“死海的秘密”,是知识的延伸,也是知识的运用。 |
|
板书设计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1号杯 沉 清水
2号杯 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