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观察来评课
昆山市玉山镇振华实验小学 朱慧
摘要:“教”是为了“学”服务的,为了更好的了解研究学生,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我们一改以往的听课模式,进行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
关键词:课堂观察 学生学习效果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教”是为了“学”服务的,为了更好的了解研究学生,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我们一改以往的听课模式,进行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
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观察,观察的内容有三方面:小目标是否完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进步;学习过程是否有意义。基于此,如果我是执教者,我在设计教案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初步设计合理的目标,然后以目标为支架设计各个教学环节来支撑目标的达成。张校长在上《陶校长的演讲》时给我们作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例如第一课时的第一个教学目标是: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说出课文大意。为了达成目标这一环节设计的是自学,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接下来他将这个目标划分为三个要求,并在每个要求下分步骤写明了学生的学习行为。步骤写得细致,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时“有梯可爬”,同时也让观察者在观察时“有据可依”。观察员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经过分析,判断目标是否达成,反馈给执教者,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在这种团队合作的方式里观察者就是执教者的眼睛和耳朵,能够第一时间获取学生在课堂上每一学习环节的行为和效果,执教者根据这些数据和这样分析,在反思改进教学时会更有成效。这样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但进行这样的课堂观察,老师必须思考和回答以下问题:(1)要对学生作哪些推断?(2)所需的证据的类型和特征是什么?(3)学生的哪些表现可以拿来作为推断的证据?(4)什么样的情境和任务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地观察到学生的这些表现?(5)所作推断的适用范围和可行性如何?这其中判定推断的内容和指向,就是对当前教学目标的理解和分析。是指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还是推断学生的学习动机、策略、思维方法和价值观,这直接影响到教师对推断证据的类型和特征的判断。此外,分析所需证据的类型和特征,还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思考。能够预先对不同学习阶段、不同程度学生的表现特征进行理解。借此,教师才能判断学在教学情境中的哪些表现才是相关的证据。设计合理的教学情境,需要在顾及教学目标和学生当前学习情况的同时,思考教学情境中的哪些方面与所要做得推断是有关的,哪些方面是无关;评价任务如何呈现,如何措辞,不同提问间的结构如何安排,才能更加清晰的了解到学生的认识程度和思考方式;需要变换教学情境中的哪些特征,才能准确判断学生学习的迁移程度。借此,教师才能对所作推断的适用范围和可信程度有所了解。
但课堂观察并不仅仅局限于准确判断学生的学习程度和现有状态,其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因此教师需要思考怎样使用课堂评价中获得的信息,才能最大化的改善学生的学习?如何合理解释学生在具体任务情境中的表现?需要向学生提供什么样的反馈信息,对学生才是最有帮助、最有激励作用的?
在这学期的教研活动中,我们一改以往的听课模式,真正走到学生中去,搜集学生的学习证据,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来反观教师的教学活动,从而做到有理有据的评价。下面是我作为一名学生学习效果观察员的一次评课经历。
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事先制定了一张学生学习进步度的分层观察单,分别抽取在这一学习点上低中高不同水平的9个学生,分析他们的进步度,以了解全班的学习情况。然后围绕目标的达成评价本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于目标一:能抓住关键词,了解风和太阳两次比赛的原因、时间、内容、怎么比的,结果等要素。从前测的结果来看有8名学生说不清楚比赛是怎么比的,2名学生说不出比赛内容,5名学生说不清楚比赛的结果。后测结果显示,9名学生均能抓住文中关键词,准确回答上述3个问题,通过课堂学习三个层次的学生均能达成目标。反观曹老师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曹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谈话的方式激活学生已有的比赛经验,从课堂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当时有12位学生举手,且回答问题的学生均能说出自己参加过的比赛,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比赛的某一要素。此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被调动,已有经验被激活。在此基础上老师揭示比赛各要素,使学生初步认识概念。随后带学生进入缝合太阳的比赛情境,通过抓关键词填表格的方式巩固比赛个要素。值得一提的是,曹老师在教学时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先扶再放,注重学习方法的教授。所以在学生自读4-6小节填写表格时,学生没有无从下手的情况。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能抓住关键词填表。
关于目标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风和太阳的对话。前测结果表明:三名学困生有回读、停顿不当、读破句的现象。三名中等生在个别处也有停顿不当问题,且朗读时无感情起伏。三名优等生都能做到正确流利,且能初步读出感情,但表现力还不够。经过课堂学习6位学生能做到有感情地读好对话,学困生的朗读也更流利通顺了,能初步读出感情。据此可以推断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这堂课上确实得到了训练和提高。反观曹老师的课堂朗读教学我们可以看到曹老师在朗读指导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师生间的平等互动。具体来说,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在正式进入朗读训练时,老师让学生提出自我要求,课堂上学生说道声音要响亮,要有感情,要加上动作。这么做很好地调动了他们的朗读积极性,让学生做到有准备的读,所以在自读的过程中,大家练读的热情很高。其次,课堂上老师给了学生很多朗读的机会且形式多样,如自由读,指名读,同桌分角色读,小组赛读。第三,教师在评价朗读时重描述,表达作为一个听众的真实感受。比如在第一组同桌分角色读后,曹老师评价道:我能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风觉得能呼呼的吹是自己最大的本领,而且你在朗读时加上了动作很好。可是,这个太阳发出的光我感觉一点都不强烈。这样的评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又使学生知道怎么朗读才是到位的朗读。所以,当第二组学生起来表演读时,抓住了老师刚才指导的要点,读出了角色的语气。第四,曹老师在指导朗读时不是一味地强调朗读技巧,而是更注重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走入角色的内心世界。当学生读的不到位时,老师启发学生想想看太阳当时会想些什么?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太阳,揣摩太阳当时骄傲、自信的心理,这样再朗读时学生就读出了角色该有的语气。
关于目标三,学生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有意识地抓住比赛的要素对自己的比赛经历做一个简要的叙述。从前测结果中我们发现有3名学生能够在介绍比赛时提到,时间、人物、结果,其余6位只能说出比赛“比什么”,以及比赛的结果。学生的主要问题存在于不知道如何让叙述比赛是“怎么比”的。经过课堂学习,后测中,再让学生介绍一次比赛,其中有7名学生能抓住比赛各要素进行叙述,其中5名能把比赛是“怎么比”的说得具体流畅。曹老师在教学这一环节时从学生的学习难点出发,通过研读文本填表格,启发学生讲清楚比赛是“怎么比”的可以从比赛选手的所想、所说、所做来介绍。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有序完整的介绍,老师还提供了填空。从课堂上的回答来看,在填空的帮助下学生在叙述时更顺利了。
总的来说,经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们的朗读能力有所提高,了解了介绍一场比赛应包含的七个要素,也能抓住这几大要素初步有序完整地介绍自己经历过的比赛。
以学生学习效果为中心的课堂观察,是我们的评课从忽略证据走向重视实证,体现了对教师日常工作的专业化要求;从完成任务走向了注重研究,体现了对教师生活从职业走向专业的推崇。
附:投稿栏目:课堂在线
作者:朱慧 昆山市玉山镇振华实验小学 小学一级教师 语文教师
手机: 15861823579 邮箱:zhuhui19880908@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