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科研的困境
张凤良
老师接受科研吗?是忙中添乱吗?有人一定窃窃地想:是的,我们更忙了,可有什么办法呢?是啊,谁不想轻松点:学生乖一点,工作省力一点。可是,现实是,学校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越来越难教,需求老师的专业素养总是与自己有距离,甚至还一大截。要做好老师不容易,除了练就扎实的基本功,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与时俱进,紧跟要求。学生变了,教育观念不同了,课堂也要随之发生变化,甚至是微革命,认识不到这一点,想不清楚这些问题,无疑,接下来将面对着的是越大越麻烦的困境,你现在不正是身心俱累吗?
这不是你一个人的麻烦,而是整个学校的麻烦。我们的成长靠什么呢?靠天天口头上喊,还是靠实际行动?靠实际行动,抓手是什么呢?是自发行动,还是有组织的有凝聚力的行动?科研仅仅是个冠名而已,实际上,我们要建立一个教学研究共同体,我们是一个团队,我在团队中,我为团队作贡献,我也分享在团队中的收益,共成长。多少年来,大家写文章写怕了,没什么可写,科研搞怕了,不着边际地说说议议,浪费时间啊,还不如抱一叠作业本去批改,批作业本才是逃不了的事。科研嘛,谁多说谁少说没多大关系,是科研让我们走进了困境,还是我们让科研走进了困境。
教学是一门技术,教学更是一种道德。我们站不到那个足以高的平台来分析审视我的课堂,因为我们忙,我们乱,更因为我们没有付出时间和精力来登上高台。凭原生态就能做好老师了?学习、实践、反思,是我们提高自身教艺的手段。常态化的教研是一堂课一个人的事,而且它是没有层次的。我们要努力打破这种常态,一堂课一群人,形成一个研究共同体,研究什么?不是一堂课,而是大家的课,从他的课想到我的课,从我的课想到你的课。不仅如此,还要从这堂课想到所有的课,想到这堂课来自哪里,走向哪里?从这堂课想到这群孩子,这群孩子来自哪里,走向哪里?从这堂课的知识技能想到过程方法,想到情感态度价值观。胸怀课程,再来观课评课,才能改变教学观,才能改变对工作的认识,才能分享其中的我的成长和学生的成长。我们倡导主题式研讨,倡导课堂观察,倡导以课例启动团队研讨,这些无非都是形式。今天可能显得很拙劣,因为我们的水平就这些了;明天就会精彩,因为它启动了我们的思维,激发了我们的分析判断能力,我们有了自己的观念和言行。后天,我们又发现现在这个形式已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于是我们又要改变。
总是行走在路上。停滞不前,困境永远是困境,牢骚总是牢骚,那个师生关系永远不会改变。走起来,勇敢地迈出一步来,就有走出困境的希望。期待着,忘却科研带给你印象中的困扰,抛开这个名称,加入到这个团队来吧,这个团队离不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