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信息详情 首页>信息详情
课题研究实验课教案《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周晓苹
[发布时间2013年9月19日]
昆山市振华实验小学课题研究实验课教案(仅供参考)
年级__学科__语文_  执教_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_   日期 _ 2013、9  _
课题实验课理念
 
通过教学任务分析,了解知识的前后联系,通过分析的结论诊断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制定使能目标揭示学习内容所需要的必要条件,帮助学生消除在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水平之间存在的差异,以此步步推理,层级展开,层层的过渡性“桥梁”支撑整个教学。这也为支架式教学的实施提供必要的依据。
学校主课题
支架式教学的实践与反思的研究
个人研究的课题
小学低年级语文学科支架式教学的实践与反思的研究
教学目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分学生能当堂朗诵,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理解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
3、启发学生想象,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生命活力。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对诗歌的爱。
 
目标制定
依据说明
课程标准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编写意图
 
第二单元的主题为“自然的奥秘”,以不同的视角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形象贴切且引人遐思,带给学生以现代诗的美感。
学生现有水平
 
1.学生已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如精读、略读等。
2.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
3.学生已具备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能力,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学生已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如正常处理重音、停顿,运用适当的语调、速度和节奏。
使能
目标
实现课时目标1的使能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分学生能当堂朗诵,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使能目标(2):理解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课本”。为什么是“绿色的”?
使能目标(3):启发学生想象,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生命活力。
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对诗歌的爱。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
 
难点:启发学生想象,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生命活力。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对诗歌的爱。
 
学习
过程
学习
内容
师生活动设计
(简要表述学生学习活动内容、教师分步实施教学行为)
设计意图
板块一
导入、设疑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第四课,齐读课题——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是一首(现代诗)。相信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朗读也基本没什么障碍了。我们也知道了这首诗结构上的特点是——首尾呼应/总分总。我们学一首诗歌是不是就满足于此呢?(不)
 
这节课我们要重点探讨同学们在上节课提出的问题——
 
紧扣课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时。
板块二
讨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课本”?
 
 
 
 
 
 
 
 
 
 
 
 
 
 
 
 
 
 
 
 
 
 
 
 
 
 
 
 
 
 
 
 
 
 
 
 
 
 
 
 
 
 
 
 
 
 
讨论:大自然里还能学到什么知识?
1、重点品读第二自然读
①、古人说:诗中有画。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藏着什么呢?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大胆地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配乐读第2自然段)
②、交流:
 
从“挺拔的翠竹”,学到做人也要像竹子一样正直。
 
——这就是“挺拔的翠竹”啊。
 
从“松柏的苍劲”,你又想到什么呢?(青松的高洁
 
从“沃野的耕耘”想到农民伯伯的辛劳:
 
从“果园的丰收”联想到丰收的场面,人们的喜悦……
 
③、小结激发朗读:诗歌的语言是比较凝练的,学习诗歌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联想”。你看短短的一句话,就能让我们联想到这么多,这就是诗歌的魅力啊。大自然就是活生生的课本啊,时时给我们以启迪。谁能读好第二自然段,读出你的理解和想象。
 
2、出示自学要求:
 
自读三四五自然段,思考大自然哪些景物引发了你的联想,给我们以启迪。
3、交流  (    )的(    )
 
4大自然里有这么多知识可以学习,那你还能从大自然里学到什么知识呢?以“在大自然的(            )我学到了(             )的知识。”的句式说一说。
5.交流
 
诗歌的美不仅在情感,还在于优美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大自然。可以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大自然的景色。学习大自然交给我们的知识。
 
 
 
 
 
 
 
 
 
 
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渗透做人的道理。
板块三
讨论“为什么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
 
1、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
(因为大自然里有绿树、翠竹、碧草、青山,它们都是绿色的)
师:大自然里的景物都是绿色的吗?还有各色的野花、碧蓝的天空、五彩的云锦。可是为什么还偏偏说大自然是绿色的呢?这里的“绿色”是不是有着什么特殊的含义呢?
 
生:绿色是生命的颜色,象征着活力。
 
师:你真了不起,读到诗人心里去了。就像王安石写“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之所以用得好,就是指春风给江南带来了无限生机啊。
 
师:绿色还象征什么呢?(健康,环保)
 
比如,我们祝一个人生命之树常青,就是祝他什么啊?(祝他健康有活力)我们要食用绿色食品,绿色指的就是(健康环保)有人甚至把充满温馨的有活力的课堂叫做绿色(课堂)
 
小结:原来这里的绿色指的是“生机勃勃的,有活力的”(板书)
 
2、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为什么?
3、激发朗读:你最喜欢读哪一段?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读出你对大自然的喜爱,读出你对这绿色课本的体悟。
 
 
 
 
 
 
将问题分解后,这部分学生要理解“绿色”含义,引导学生联系诗歌内容来理解,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去探究。
 
 
 
 
 
 
 
 
 
 
 
 
 
 
 
 
 
 
 
 
 
 
 
 
 
 
 
 
 
 
 
 
 
 
 
 
 
 
 
现代诗教学的一个重点就是在理解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
板块四
讨论“怎样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1、师;大自然像一本充满生命活力的课本,里面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做人的智慧。我们怎样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呢?请同学们再次读一读课文,看看诗人孙友田给我们哪些好的建议?找到关键词在书上画一画。
 
2、交流:去呼吸
 
去发现
 去描绘
 联欢
 相聚
 听一听
 攀登
 前进
……
小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得就是既要向课本学习,还要向自然学习.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用聪慧的双耳去聆听,用灵巧的双手去描绘,更要勇于攀登,不断前进,真正融入大自然,和自然相聚,和自然联欢,我们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无限美好。同学们,祖国已经敞开了绿色的大门,你们准备好出发了吗?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的描绘,走进大自然吧。
 
 
 
 
 
号召学生走进爱自然,去发现、探究大自然的美好。
板块五
讨论:现代诗的特点
1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以本课为例,交流总结。
 
2预设:我们可以用到首尾呼应的结构;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想象等;段落可以由短句组成,每小段4-5句话组成等
 
3请学生仿照课文,分4小组分别仿写课文2-6小结。
4.交流
 
 
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学着写一写。
板书
设计
 
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现代诗   首尾呼应
      短语
      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