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课题实验课理念
|
通过教学任务分析,了解知识的前后联系,通过分析的结论诊断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制定使能目标揭示学习内容所需要的必要条件,帮助学生消除在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水平之间存在的差异,以此步步推理,层级展开,层层的过渡性“桥梁”支撑整个教学。这也为支架式教学的实施提供必要的依据。 | ||||
学校主课题 |
支架式教学的实践与反思的研究 | ||||
个人研究的课题 |
小学低年级语文学科支架式教学的实践与反思的研究 | ||||
实验课课题 |
《北大荒的秋天》 | ||||
教学目
标 |
课时目标
|
1.能说出如“银灰”这类词的特点,并模仿写几个这类词。
2.通过对第四自然段的学习和讨论,了解本段的构段方式,并学习用这样的方法写话。
3.背诵课文。 | |||
目标制定
依据说明 |
课程标准
|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 |||
编写意图
|
这一单元,三篇课文,基本上都是通过描写景物,来表达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因此,在教学时,可以通过抓住描写景物的句子,引导学生反复品读,从中感受比喻、拟人等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 ||||
学生现有水平
|
1.学生已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如精读、略读等。
2.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
3.学生已具备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能力,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学生已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如正常处理重音、停顿,运用适当的语调、速度和节奏。 | ||||
使能
目标 |
实现课时目标1的使能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写了些什么。
使能目标(2):学习讨论如“银灰”这类词语的特点,能说出类似的词语。
使能目标(3):了解第四自然段的构段方式。
使能目标(4):背诵课文。 | ||||
学习重难点 |
重点:了解第四自然段的构段方式。
难点:学习如“银灰”这类词的特点,并说出类似的词语。 | ||||
学习
过程 |
学习
内容 |
师生活动设计
(简要表述学生学习活动内容、教师分步实施教学行为) |
设计意图 | ||
板块一 |
复习回忆、整体感知 |
1、复习词语:
一碧如洗 清澈见底 热闹非凡
银灰 橘黄 血红
哗啦啦 乐呵呵 沉甸甸
2、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北大荒留给你怎样的印象?你能用一句话来赞美一下它吗?
3、北大荒的秋天美,美在哪里呢?(天空、小河、原野)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你能连起来说说吗?(相机板书) |
以读课题进入课文,在组织学生认读词语时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读音的掌握情况。
带着学生回忆课文内容,引出学生对北大荒的印象。
| ||
板块二 |
学习第二自然段 |
1.我们先一起来读一读第2自然段,去欣赏一下北大荒的天空。
2.白天的天空一碧如洗,而到了傍晚,天空中出现了什么?(流云)
3.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又是一幅怎样的美景呢?
这么多的颜色,用一个词来说真是?(五彩斑斓 五彩缤纷 五颜六色 五光十色 绚丽多彩……)
4.找规律:“银灰、橘黄、血红”等这些词语表示什么颜色,读这些词语的时候你联想到了什么?在组合上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事物+颜色)你能再写出几个这种类型的词语吗? 交流、补充
5.这么美丽的景色,谁能读好它。自由读,指名读。
6.练习背诵
|
在朗读的过程中培养语感,加深体会,而非泛泛而谈。
既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读书的能力,又通过上文的情境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语言来表达。
直接让学生来说说这些词语的特点是有困难的,此时,教师的示范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理解第一个词语“血红”时,我主要采用的是师生对话的方式,以我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在回答我问题的同时感知理解词语的方法。最后由我来完整地归纳词语的特点,为学生起到一个示范作用,展示理想的解决方案以供学生模仿。
| ||
板块三 |
学习第四自然段 |
瞧,原野上的农作物也载歌载舞、乐呵呵的来欢迎我们了。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感受到了原野怎样的特点?
“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非常热闹,热闹极了,不同一般的热闹。)
2.默读第四自然段,数一数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第1句话与第2、3句话之间有什么联系?(第2、3句是围绕第1句话来写的)
3.学生交流后,明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的构段方式——总分,先概括,后具体。
4.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作者围绕“原野热闹非凡”,具体写了北大荒秋天的原野上的哪些事物?指名朗读第2、3句。(大豆、高粱、榛树叶子,最具代表性)
5.这些极具代表性的事物把北大荒的原野装点的如此热闹非凡,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它们的呢?(拟人、比喻)
6.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让所有的作物活起来,把原野的热闹呈现出来。
7.小结:作者先用一句话先概括地写出原野的特点-----热闹非凡,然后再从大豆、高粱、榛树叶子三个方面来具体写出原野的“热闹非凡”。让我们一起来分组读一读,把原野上热闹非凡的景象给展现出来。
(师读总起句,一组生读大豆的句子,一组读高粱,一组读榛树叶子。)
8.现在请大家合上书本,回忆一下作者是怎样具体写“原野热闹非凡”的?
背诵第四自然段。
|
带着问题接触文本,带着任务阅读文本,一来让阅读有了明确的目标指向,二来在阅读的过程中布置任务使得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任务的解决上,阅读更加有效。
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这些第四自然段在结构上的特点。
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引导逐渐减少,逐渐增加学生自己的探索,使学生自己能在框架中攀登,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完成任务。
在解决问题的体验过程中,使学生的生活经验与需要掌握的新知识达成一定的联系,从而降低学生接触新知识的台阶并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在学生主动学的过程中提升学习的能力。
层层铺垫,解决任务,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并在学生主动学的过程中提升了学习的能力。 | ||
板块四 |
作业布置 |
围绕“校园里真热闹啊”,写一段话。
|
鼓励学生在理解第四自然段构段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完成任务说出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写作的思想渗透 | ||
板书
设计 |
天空 一碧如洗
北大荒的秋天 小河 清澈见底 美
原野 热闹非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