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信息详情 首页>信息详情
朱慧《找准最近发展区,挖掘儿童诗教学价值》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31日]
 儿童诗的教学是工作以来一直让我头痛的问题,儿童诗语言凝练,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很多时候孩子们在预习时就已经会背了。但等这节课结束,学生从这首诗中得到的也仅仅是背诵。那么怎样通过儿童诗的教学切实提高低年级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呢?下面我将结合低年级儿童的学习水平以及儿童诗的文本特点试着挖掘一二。

什么是儿童诗呢?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儿童欣赏阅读的诗歌,相比较儿歌,它的篇幅有所增加,语言更加诗意,内容更加丰富。苏教版教材在低年级段一共选用了9篇儿童诗,有叙事性的儿童诗如《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有抒情性的如《水乡歌》。

一、童心童趣,帮助学生爱上语文

儿童诗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每一首儿童诗都传达出儿童快乐的生活情趣。如冰心写的《雨后》: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他喊:“妹,小心,滑!”说着自己就滑了一跤!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嘴里说:“糟糕——糟糕!”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多么童真童趣的一幕,仿佛就发生在孩子们的身上。学生读到这些描写自己生活心情的诗歌,怎么会不享受到精神的愉悦,从而感受到语文的快乐呢!带领学生诵读诗歌,是带领学生爱上语文,爱上阅读的有效途径。

二、朗朗上口,帮助学生积累语感

低年级的儿童诗大多篇幅短小,比如一年级上册的《家》全篇总共44个字,适合识字量不多且阅读速度较慢的低年级孩子。而且儿童诗的节奏鲜明富有音乐性,特别是低年级的儿童诗押韵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如《家》中全诗押“ia”韵,《水乡歌》三段的构段方式相同,句句押韵,读起来给人以明快之感。低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很强的语感,对词组句式的停顿很多时候不能很好掌握。因此,儿童诗的教学正是进行诵读训练的好时机,我们可以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采用丰富的形式,带领学生反复诵读,体验诗歌的韵律,逐步积累语感。

三、语言丰富,帮助学生积累词汇

同一首儿童诗中往往有很多结构相同的短语出现,教学儿童诗时关注到这些词汇短语,让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积累语言,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如《乡下孩子》一诗中能提炼出这样两组动词训练:捉蝴蝶,含草叶,挖野菜,逮小鱼;编织故事,吹出歌曲,撑圆肚皮,乐坏猫咪;还可以进行量词的训练:一(   )蝴蝶,一(   )草叶,一(   )野菜,一(   )小鱼。

这次我在执教《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诗时,从诗中选出了八组主谓结构的短语,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环节:

1. 读词语

雨滴  小鱼

蝴蝶  蝈蝈

星星  新月

荷塘  荷叶

2. 读词组朋友

雨滴透明  小鱼嬉戏

蝴蝶穿梭  蝈蝈歌唱

星星眨眼  新月弯弯

荷塘小小  荷叶大大

3. 读儿歌

夏天夏天,多么美好。

雨滴透明,小鱼嬉戏。

蝴蝶穿梭,蝈蝈歌唱。

星星眨眼,新月弯弯。

荷塘小小,荷叶大大。

从读准词语,到读好短语,再到诵读儿歌,这样的设计既带领学生复习了新词,又引导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词语,同时又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遣词造句的规律,提高了语言运用的能力。

四、跳跃留白,帮助学生学会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里强调了“诵读”和“想象”在低年级诗歌教学中的作用。

儿童诗本身就是符合儿童心理的丰富想象。诗歌的特质决定了它跳跃度大,留白多。教学儿童诗就要启发儿童想象,让儿童在奇妙的想象中读懂诗意,体验诗的魅力。但在实际教学中,遇到需要学生想象体会的节点处,很多时候我们会直接用形象的多媒体画面代替学生的想象。从课堂实际看是缩短了认知时间,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展开想象”是一个过程,需要老师给予引导。在低年级儿童诗教学中,诵读是帮助学生学习想象的第一手段。低年级孩子天真烂漫,在教师示范引领下他们会很自然地走进诗的情境中。如《水乡歌》中有一句诗:处处绿水荡清波。“荡清波”一词的体会是个难点,教师采用三个步骤突破这个难点:首先示范读,教师用轻轻的声音柔柔地朗诵,边朗诵边表演波纹荡漾的手势。再让学生学着读,边读边做手势。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边诵读边想象画面。在交流中,学生谈到的画面十分丰富,有风儿轻轻吹过,水面上有波纹阵阵;有船儿划过,漾起了碧波;还有小鱼儿游来游去,跃出了水面溅起了浪花。水的多、绿、美,在学生的想象和诵读中呈现了出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历了想象的过程,体验了想象的方法。

    五、句式简单,帮助学生提高仿写能力

在低年级的儿童诗教学中,仿写诗句的形式也是大家常用的。但是针对低年级学生文字储备和生活知识储备比较单薄的现状,儿童诗的仿写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关注文本语言特点;二是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一首儿童诗中哪些内容最适合仿写,需要教师联系文本和学生生活实际多加斟酌。如《乡下孩子》一诗的结尾是这样写的:“哦,乡下孩子,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补充习题》上围绕这一段设计了这样的仿写:“哦,城里孩子,生在(                  )下,长在(                     )里。”这样的仿写拔高了对学生的要求,脱离了文本实际,学生很难作答。如果这里的设计换成对结尾的想象补充:“哦,乡下孩子,生在阳光下  ,长在(              )。结合课堂上的讨论,学生会有很多答案,如“田野里、菜园里、风儿里、欢乐里、幸福里、歌声里、自由里”等。这些答案既是对诗歌更深层次的体会,也是提升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因此,儿童诗仿写不是一个机械的过程,更不能成为学生的负担,教师要充分重视仿写设计,观察儿童的生活,发挥好儿童诗的仿写功能。

诗人金波在凤凰语文网组织的第三届读书会上说道:“我就想,能不能做这样的比喻:儿童的诗是朵朴素的小花,沿着这朵小花找到一座花园。”作为低年级的语文老师,如果我们能够充分挖掘这朵“小花”的“美”,让低年级的孩子走进儿童诗,热爱儿童诗,继而跃跃欲试的仿写,创作儿童诗,这样不就为他们将来步入文学大花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