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是直的,线段是有长短的,有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
2.能力目标:使学生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辨认出线段,数出简单平面图形中线段的条数,学会用直尺画线段。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线段的特征解决问题。会用直尺画线段。
教学难点: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3教学过程
活动1【热身】比一比
(出示两组学生活动图,一组跳绳、一组拔河。)
仔细观察图中的两根绳子,形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活动2【导入】认一认
认一认——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
(1)引导学生想办法把一根弯曲的绳子变直。
提问:老师这里有一根绳子,它是直的吗?你能想办法让这根弯曲的绳子变直吗?
(2)感受线段的一个特点:直。
(3)揭示课题:认识线段
活动3【学习】学一学
一、看一看
1.形象实验,感受线段的特点
(1)认识线段的端点。
教师操作,明确:老师两手捏住的两端,是线段的端点。
(2)介绍“端点”的数学表示方式,出示完整的线段。
2.变式讲解,强化线段特征。
(1)出示几组长短、位置不同的线段强化线段特征
(2)学生寻找共同之处,提炼线段的特征。
二、找一找
1.完成想做1,辨别线段
教师:听说小朋友们这么聪明,今天课堂上还来了很多小客人都抢着说自己是线段,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2.教师:小朋友们,线段哥哥可是个小淘气啊,他就藏在我们周围,你看,课桌的这条边我们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它的一个端点在这,另一个端点在那。
教师:我们找找自己的桌面的边,椅子的边可以看成线段吗?同桌两人互相指一指,说一说。
提问:谁能学着老师的样子也来找一找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呢?
3.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找到的这些物体的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三、数一数
1.数:围成平面图形一周的线段
2.数:出示不规则图形(有弧线)
3.利用不规则图形,创造一条线段
——折一折。为铺陈下一个环节做准备
四、折一折
教师明确:这条直直的折痕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提问:请找出这条线段的端点。
①折一折
要求:自己动手折一折
②比一比
要求: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比一比,谁的线段长一些,谁的线段短些。
③看一看
感受:有的线段长,有的线段短,
说明:线段是有长有短的。
设计意图:从学生实际出发寻找生活中的线段,使学生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活动中,让学生凭借着对线段的初步认识,采用找一找、数一数、摸一摸、折一折等形式,加深对线段特点的认识。
活动4【强化】画一画
师:刚才我们通过认线段,找线段,数线段,折线段等活动,知道了线段的特点,说明大家已经和线段哥哥成为了好朋友了,那么现在你能把它的样子画下来吗?
(1)先让学生试画,师巡视找1张正确的作品。
(2)投影出示学生作品。
(3)请学生介绍画法
提问:直直的线你是怎么画的啊?
强调:线段的特点——直的,有两个端点。
(4)教师介绍线段另外两种画法
设计意图:当学生积累了对线段特点的认识之后,充分鼓励学生利用手边的工具画线段,让学生经历画线段的过程,自己得出并掌握画线段的方法,即完成了线段模型的建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5【实践】连一连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两个点,点A,点B。
(2)请学生用直尺把这两点连成一条线段
(生独立完成,集体评价。)
小结:连接两个点画出一条线段。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课件出现第三个点——点C。
(2)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讲评。
教师:3个点,连接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先自己试一试,连一连。
提问:你连成了几条线段呢?
追问:现在画出来的是什么图形啊?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课件出示第四个点——点D也来凑热闹了
(独立尝试连接线段。)
(2)小组电脑平板共同讨论完成。
(3)交流展评
(4)介绍另一种连接方法。(课件演示)
小结:当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换个角度去想一想,你就会有新的发现。
活动6【作业】选一选
(1)出示两条路,一条直的,一条弯的。选择走哪条路比较近。
(2)介绍数一数的方法
(3)介绍平移后观察比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