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信息详情 首页>信息详情
袁逸菲《红色的画》教学感想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31日]
 

 浅谈支架式教学在美术课中的运用

       

         支架式教学是构建主义理论下的教学模式,它具有利于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判断、提供个性化教育、促进自主学习、唤起学习兴趣等优势。支架式教学由搭建手架,进入情景,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五个环节组成。本文以小学五年级美术《色彩的色相》为例来浅谈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支架式教学。

1,   导入情景

说明: untied:Users:ensuguruhi:Desktop:2014112591811956.jpg通过创设有趣味的情境,结合知识本身的特点,吸引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完成任务。在《色彩的色相》这一课的教学中,先描述一处色彩丰富的风景,让学生想象画面,之后展示这处风景的黑白照片,很明显的和学生想象中的不一样,引发学生思考—-不一样在哪里?这样的画面给人什么感受?再展示充满色彩的照片,在比较之下,学生很容易感受到了色彩在生活中的魅力,促使学生对色彩产生兴趣,学会自觉主动地观察事物,从而找到问题的特点和解决思路,及时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进入到较为理想的求知状态。

2,   引导探索

说明: 色相 米夏 船即“搭建支架”,这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索问题情境的阶段。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目标,为学生探索问题情境提供方向,就比如本课是研究色彩的色相的,开头的时候,展示有着不同绿色杂志拼成的树叶,让学生感受到色相的丰富,接着教师出示名家运用不同方法使用色相绘画的图片,让学生对色相的作用有一定的了解,其次,教师要围绕当前的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探索学习所需要的概念框架,比如画家运用什么色相,哪种表现手法等;再次,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探索问题情境,比如画家表达了什么?如何表达的?教师的引导要随着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增强而逐渐减少。

 

3,   独立探索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探索的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进行探索,完成任务。其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使学生达到并超越“最近发展区”,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同时保留学生的创新性和个性。。在《色彩的色相》这一课最后是让学生运用丰富的色相选择或抽象或具象的表现手法选择一些主题,如:甜美的梦,美丽的家等进行创作,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想法,对色彩的喜爱也会有所不同,所创作的作品也也会各有特点,在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和特点。

4,   效果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包括个人的自我评价和集体对个人学习的评价。在本课中,教师让学生把自己的画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选择自己觉得最有感受的一张画,谈谈自己对画的感受,以及为什么让你有这种感受。这种评价依然是与问题探索过程融为一体的,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实际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以上各个环节只是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一般形式,在具体实施中,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优化和调整,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当然,任何统一的模式都有其局限性,支架式教学模式也只是我们初步研究的过渡阶段,随着我们课题组研究的不断深入,支架式教学不会受固定模式的限制,而是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支架式教学与布鲁纳所倡导的指导发现法相似,都强调在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的发现,但支架式教学则同时强调教师指导成分的逐渐减少,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发现的地位,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由教师为主逐步向学生为主转移。

学生课后感想:

学生A:今天我们学习了《色彩的色相》这一课,我体会到在大自然中,有着许多的色相,它们或嫩,或淡,或浓···同时不同的色相能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红色让我想到太阳与热情,蓝色让我想到大海和清凉,黄色让我想到明媚的午后和活泼···这些美丽的色彩装点着自然和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色彩,失去了色彩的世界就如同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味。

文本框: 学生优秀作品说明: 590715001.jpg学生B:老师说:“秋天的颜色丰富多彩,有象征热闹的枫叶的红色,有代表凄凉的草地的枯黄色···”原来大自然的色彩那么丰富!老师还展示了许多画家的画,卢梭的画用色很丰富,单是绿色就有好多种,把绿色的丛林画的特别的真实。而米夏的画和卢梭的很不一样,他用了红,黄,蓝等大色块,并没有描绘细节,表现了阳光下的小船,有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原来不同的色彩还能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呢!色彩可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