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信息详情 首页>信息详情
凌辰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31日]
 《半截蜡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解】

《半截蜡烛》是记叙文,讲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负责秘密传递情报的法国人伯诺德夫人及其两个孩子,为了保住情报,与德国法西斯军官巧妙周旋,最终保全情报的事。《半截蜡烛》故事性强,孩子乐于阅读。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时代背景孩子们是缺乏了解的,对德国法西斯的残暴、伯诺德夫人一家所面临的危险可能也仅限于文字的理解,绝对不可能有“感同身受”的感觉。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复述故事。

能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

难点:体会文章中伯诺德夫人和孩子们是怎样和德军周旋的,感受人物特点

 

【设计理念】

词语,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才具有丰富而恰当的含义,才折射出人物内在的品质和精神。词语,只有回归文本之中,才有生命的活力,才是积极和充满生活气息的,才是有血有肉的。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引领学生在课文描述的情节和细节中,关注那些含义丰富的词句,在故事情节中理解词句的含义,在具体细节中体会人物的品质,在文本中习得语言的精妙。使他们既获得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又获得对语言的准确感受。如此,学生的语文学习才具有语文的“滋味”。

 

【设计思路】

考虑到我们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感情色彩语句不是很敏感,表达也比较单一,因此在学习本文时,我更多的是让他们自由朗读,通过朗读去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伯诺德夫人一家为了保护情报如何与德军周旋是本文的重点,采用了交流讨论的方法让他们自我总结,在此基础上老师加以点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23 半截蜡烛

   2、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教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3、学生交流。

   4、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再次读课文,重点学习字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边读边用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并通过联系上下问或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2)检查词义掌握情况。

   3、讨论主要内容。

   4、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 2):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3 ):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大儿子杰克想结搬柴生火之际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小女儿杰奎林在万分危急关头借口上漏税缴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段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绝密、绝妙。

   3、教师质疑: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这样做?

   4、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

 

   5、出示句子:在你认为重要的句子下面画上着重号。

     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很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指名朗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五、理清故事情节,引入编排课本剧程序。

   1、学生深入读课文,弄清故事情节。

   2、指导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表现故事情节。

   3、指导编排课本剧。

  六、第一场的编排。

   1、默读课文,思考:这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应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

   2、找出反映中心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3、学生交流怎样表演。

   4、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七、布置准备工作。

   1 有感情朗读课文。

   2、默写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