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这一新兴科技手段正以令人始料未及的速度渗透到教育领域。在语文教学中,正确使用多媒体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重点、突破学习难点,真正改变小学语文传统教学中的单调模式,提高小学课堂语文学习兴趣,使“乐学”落实到实处。但是,如何科学、合理、高效、充分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呢?
1、对多媒体教学手段要正确定位
多媒体技术虽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骄子,但它在课堂教学之中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应用的目的是为了让老师更好地教和学生更好地学。这是由教学自身的规律所决定的,一切技术手段都必须为教学服务,如果过分夸大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出现没有多媒体就上不好课的情况,本末倒置,就容易影响课堂的正常秩序,影响教学效果。
2、课件制作坚持以人为本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对文字本身的感悟。语文学习需要对文本进行品味,对情感进行体验,这是无法用一两个或一组画面来固定的,如果一味用直观形象的画面代替文本阅读,必然会减弱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甚至造成学生思维水平的停滞不前。
因此,在推广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过程中,首先要改变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都必须以人为本。具体来说,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充分了解语文学科特点及学生个体特征的前提下,教师应自己驾驭多媒体工具,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交互性、趣味性和灵活性等优势,在先进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的指导下,融合教师积累的有效教学经验和体会,从而极大地发挥先进手段的教学优势。
3、充分考虑学科性质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也不例外,文字的表现力有时是无法用其他形式替代的。换言之,文字所表现的东西不是能用一个有限的画面或一个活动场景(即多媒体课件)就能解决的。就直观性而言,语言文字虽然逊色于其他传媒,但文字能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思,让我们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在其构筑的天地里自由翱翔。如果只是盲目地将多媒体中插满图片,就会使这个巨大的想象空间缩小,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阔。
4、提高自身素质,为多媒体技术恰当应用提供保证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掌握多媒体技术,并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亲自设计、编写课件。特别是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在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术的同时,有必要掌握多媒体课件的编写、制作技术,将现代教育技术有机地溶入到自己的教学之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加强教师使用多媒体的能力成为了高质量教育和21世纪对教师必备的条件。所以,教师不仅要学会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去发掘如何激发学生更大的热情和兴趣,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