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的艺术》
——马蔚兰
本月,我读了《每天点亮一盏灯》,其中《谈话的艺术》令我若有所思。
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日常交流中,我们谈话的主要对象为学生和家长,而谈话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学生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可是怎样的谈话才能行之有效呢?。
对于学生我经常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以之作为激励谈话的引子,相机在提出不足之处,望学生改正。如果说与孩子之间的谈话时轻松的话,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就“重如泰山”了。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各不相同,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自然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与不同类型的家长应采取何种谈话策略,是班主任必须考虑的问题。根据我仅有的三年经验总结如下:
1、理智型的家长:班主任应将学生的实际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虚心的征求他们对班主任所采取教育措施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实际上很多家长的文化修养、理论水平、生活阅历和教育手段是班主任可借鉴的宝贵资源,他们的很多教育观念和方法是值得班主任认真学习的。
2、对溺爱型的家长:沟通时,针对家长关爱孩子的特点,首先要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再适时指出学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耐心、热情的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子女,启发家长实事求是的反映学生的情况,千万不要袒护自己的子女,因溺爱而隐瞒子女的过失。
3、对放任型的家长:班主任要多报喜,少报忧,使学生家长看到,孩子是有发展前途,从而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心理,改变对子女放任自流的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同时,还要委婉的向家长指出放任自流对孩子的影响,使家长明白,孩子生长在一个缺乏爱心的家庭中是很痛苦的,从而增强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程度,加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
4、对“后进生”的家长:班主任最头疼的就是面对“后进生”的家长。面对孩子可怜的分数,无话可说;面对家长失望的叹息,无言以对。对于“后进生”,我们不能用成绩这个标准来否定学生,要尽量发掘其闪光点,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对孩子的缺点,不能不说,不要一次说的太多,不能言过其实。在说到学生的优点时要热情、有力度,而在说学生缺点时,语气要舒缓婉转,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会更主动的与老师交流,配合老师的工作。
5、对蛮横的家长:要到这样的家长,班主任一定要沉得住气,要以理服人,充分体现出教师的宽容、大度。有效的办法就是面带微笑。在人际交往中,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它就像巨大的磁铁吸引铁片一样让人无法抗拒。从而消除误解和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