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的意思。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品读诗文,体会诗文的意境和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做到诗文交融。
2.在品读中体会诗文意境,感受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过程:
一、 送别诗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中国的古诗词文化源远流长,更是中华民族的一块瑰宝。其中有许多关于送别的古诗,你们了解吗?
你们刚才吟诵了这么多首古诗,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呀!
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背后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学习第25课《黄鹤楼送别》(齐读)
2.上节课我们简单学习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你了解李白吗?谁来介绍孟浩然?
3. 师讲述李白与孟浩然的故事。
二、学习课文,品味依依惜别之情。
1.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李白,在繁花似锦的春天,登上黄鹤楼,送一送孟浩然吧!(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你从第一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谁能把课文的题目补充完整?
这一自然段中也有一个表示“送别”的词,你们找到了吗?(板书:饯行)
聪明的孩子,你们知道作者为什么不用“送行”而用“饯行”吗?仔细观察“饯”的偏旁,猜猜他们在分别前干什么了?
是啊,“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就是黄鹤楼,(出示图片,师介绍黄鹤楼)李白在这儿为孟浩然饯行,足以见得他们的友谊——(非常深厚!)带着你的感受,一起读第一自然段。这正是(显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写照。
2.(显示第2自然段)“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从中你体会到黄鹤楼怎么样?
登上黄鹤楼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时值暮春三月,正是黄鹤楼最美的季节。李白与孟浩然登上黄鹤楼,他们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他们是被这里的美景迷住了吗?(不是)你从哪知道的?
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流露着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板书:依依惜别)伤离别,我想,此时就是再宜人的景色也勾不起他们的兴致了。
3.然而,天下无不散之筵席,这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心头。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哪些语句触动了你的心呢?用“----”把它画下来。
画好了吗?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互相读一读。
刚刚在读那些触动了你心的语句时,你是不是有话想说呢?把它写在旁边的空白处。
写好了吗?让我们交流交流吧。
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你知道孟浩然的哪些诗?这些诗有力地证明了孟浩然的诗篇“誉满天下”。
李白是诗仙,嗜酒如命,却斗酒百篇。他喝酒或是因为人生得意需尽欢,或是宣泄不满,月下独酌。他今天端起的这酒杯中又包含了什么呢?
理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对比“短暂”与“滔滔不绝”。
刚才我们读了课文,画了令你感动的句子,又倾诉了你心中想说的话,用这种做批注的方法从人物的对话中又一次感受到了他们之间这种依依惜别之情。道不完的离别情,叙不完的朋友谊。
4.不忍别,终要别。(师配乐朗诵第四自然段)听了老师的朗读,你又有什么感受呢?(板书:伫立 凝视)
什么是伫立?
什么是凝视?表示看的词有很多,书中就有两个(仰望远眺)作者为什么要用“凝视”呢?
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看的词?(注视、紧盯……)
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他把自己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全都寄予了这一江春水!这正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此时,李白的脑海里在想些什么?他又会说些什么呢?
这里的省略号让我们想到了太多太多……
5.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诵出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
谁能像李白那样伫立着,凝视着,吟诵这首诗?(指名读)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借助课文中的语句解释这首诗吗?
三、师小结。
这就是本文的特点,只要我们认真读课文,就能在课文中找到与诗句相对应的释。了解了诗意,我们就能更好的背诵这首了。现在,我一边想着诗意,一边联系背诵这首诗,看谁背的最快最好!
让我们就怀着这种感情,最后再来深情的吟诵这首诗好吗?(放音乐)一、 送别诗导入。
板书设计:
25 黄鹤楼送别
饯行 依依惜别
伫立 凝视
即兴吟成名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