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信息详情 首页>信息详情
关于“支架式科研”困惑的一点想法----盛清华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1日]
关于“支架式科研”困惑的一点想法
看了《走进“支架式管理”的困境》一文,我有了这些只代表个人想法:
结合曾经参加过的语文教研和目前的音乐教研。总的根本问题的还会缺少理论学习:大家对支架式教学目前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就是停留在“要搭支架的”的基础上,但是怎么搭支架,各门学科搭建支架有哪些具体策略和方法,科学的表述是什么,这些具体的支架在教学中具体起什么作用,慨念还是很模糊。
举例音乐教学,根据音乐学科特点和课型内容,有哪些具体的支架?欣赏课有哪些支架,唱歌课有哪些支架,唱游课有哪些支架。同样是聆听支架,在欣赏课种又该怎么搭建,唱歌课中又该怎么搭建。各自目标是什么?老师只知道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课标》中要“以听为中心”,于是课堂上就尽量采用听,该怎样听,具体策略和方法又不知道,作用必然说不清楚。所以就出现了上课好像用了支架,但要说出搭建的是什么支架,不知道,即使能说也是大概念,总方法,没有落实到具体策略上。上课人,听课人都不知道搭建的是什么支架,这个支架的在理论上的具体作用是什么?那还怎么反思、评课,怎么科研。
继续说搭建听的支架,总的作用的帮助学生体验音乐,但体验音乐的什么?除了情绪还是情绪吗?这个目标太大太笼统,不清晰不明确。如果去较真,就有人说音乐的语言本来就具有特殊性和不确定性,每个人的感受又各自不同,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体验等等,真的是这样吗?肯定有其他的东西。基于以上的想法,于是课堂上就出现千篇一律的听觉体验。
还有,同样是听,有完整的听,局部的听,有视听结合的听,有纯粹的听;听音响播放的,听老师范唱的, 听钢琴伴奏的,听音乐伴奏的还是清唱无伴奏的。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怎样引导学生听。有区别,也需要研究。
同样是情感支架:导入创设情境以情激情,是情感支架;教师语言用激情的演唱和表演以情传情,也是情感支架;创设愉快的情景表演平台,以情生情,也是情感支架;这些课堂上常用的情感支架,老师都能具体表述出来吗?总结时,能用文字规范的表达出来吗?
同样是语言支架:有教师的语言支架,文本的语言支架,学生的语言支架等,怎么具体用的,该怎么表述?都要细致学习。
同样是能力支架,又有哪些细分呢?教学中还用到了哪些支架?还可以用有那些支架?都清楚吗?
我们老师外出听课,网上看课,好的教学设计和方法我们学习了,有的也引用到了自己的课堂,但这些好的策略和方法和反思了吗?能变成理论认识吗?
如果都不做,不清楚,当然在研讨的时候也就表达不出来了。评课时,只知道这个老师这么上很好,很顺,学生反应也很好,有一定的课堂成效,但理论依据是什么?
有时候我们不能太理论,但做科研,就必须要有理论。
所以,要学习,各学科都要学习系统的理论,要细致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各自的理论作用,不能停留在一知半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