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信息详情 首页>信息详情
改变,从量表和规范研讨开始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6日]
改变,从量表和规范研讨开始
一晃十月,课堂观察又进行了一个月。9月,我在艰难中前行,无论自己、还是在张校长带领下我传达信息、执行指令的团队们,都在摸索着前行。至少我是不害怕的,因为有那两个拐杖呢!理论的支撑、实践的思考,我想,新的一个月,在不丢弃他们的同时,我还应该有什么样的思考呢?
    基于9月的实践,观察量表的制作看来是个难题。其实自己也一直在思考,怎么改?既让量表能准确而又清晰地反应出课堂中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又能让老师轻易地上手,较方便地记录呢?后来在张校长的推荐下,新的量表出炉了,希望借助“学生学习的现场描述”、“分析与建议”这两处的改动,让我们的研究能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
为什么要这么改呢?9月份,我们循着夏雪梅博士的《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那里有许多的观察量表,原本我们以为只需要各组自行借鉴就可以,应该能同样达到观察的效果。可事实上,有些组图省力,一堂课只记几个数字,如发言人数、问题个数等,对于我们还是大部分青年嫩苗来说,只凭简单的数字,如果你不追踪研究,能得出什么结论?再者,有的组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张观察单的填写,只是多了几项师生活动的内容而已,全无自己的想法。看着这样的反馈,我想:这样的研究是我们想要的吗?这样能让老师有收获吗?还是只是增加了他们的负担。因此,量表重新制定。
作为自己本身,我不仅和所有老师一样要参与认真地研究,更要与老师沟通,作出解释的工作。于是,我立马召集科研骨干,对量表重新制定的缘由与如何记录向大家一一说明。真正进行中,问题又来了。当我作为观察员拿到一张观察量表时,发现支撑目标的各个环节,在这儿几乎没有呈现?看来,一张好的观察量表,观察员认真记录是重要的,执教老师的认真填写也同样重要。凡事要从源头抓起,我们第一次的课前会议看来做的不成功。因此,课前会议的任务该再明确。于是,再一次补充说明,执教老师除了要将大家的教案汇总、目标制定好之外,还要将支撑目标的环节一一写明,同时可能涉及到多个环节,可用数字标明顺序1、2,这样观察者便于快速地寻找到环节,并作相应的记录,事实证明,这样方便多了。
一个月循环的课堂观察活动,两周要涉及到研讨,怎么用好这两次讨论呢?各个组在开展时发现大家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往往主观色彩比较浓,可这样说有依据吗?这样做可行吗?又说不出所以然来,那么再回归我们的课堂观察,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为什么?这不是让你有说话的依据吗?所以,我们要求,老师们在交流环节时要分三个层次讲,第一我看到的学生表现?第二对学生产生这样的表现,我是这样分析的?第三,我建议这环节的改动是?这样,不就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来思考我们的教学行为吗?这样的建议会使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作为执教者,听完观察员的叙述,要对课堂中学生出现的学习状态作个分析,并设想自己将如何改进。
科研是教学中不断实践、反思、调整方向的行为,如果你用心去做,其实真的也有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