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文”为范例 “学”是过程 “用”是关键
沈茜
我们学校的主课题是“支架式教学的实践与反思”,我参与的子课题是语文学科支架式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平时我们在指导低年级学生造句或是说话写话过程中总会碰到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那就是学生不知道怎么把一句话说具体,怎样才算是具体?针对这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支架式教学理论以及《孔繁森》这一课的文本特点,这堂课的目标定为通过教师有效指导让学生能把话说具体。一开始老师引导学生接触文本,让学生概括出“谁做了什么”,接着从这个只有主谓宾成分的单句“孔繁森抚养孤儿”出发,通过层层指导,让学生知道我们既可以在“孔繁森”和“孤儿”这样的名词前面做添加,也可以在“抚养”这样的动词前面加上一些具体的内容,整个过程中学习者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任务的解决上,完成这些步骤的过程其实就是达到了把一句话说得更具体的目标。我们整堂课的设计就是基于这样的思考。
由此,通过以降低学生习得新知识的台阶为设计宗旨,引导学生在设计有层次的问题的完成过程中使其能力和情感表达呈现一定的层次性。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考虑到了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并且结合试上课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为了让学生原本的基础更好地在新知识的学习运用中起到支架结构的作用,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有层次的练习,练习以填空题的形式呈现。一方面,指导学生始终带着问题接触文本,带着任务阅读文本,这样既让阅读有了明确的目标指向,又通过整个阅读过程中的布置任务使得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任务的解决上,这是搭建支架的必然步骤,同时阅读也会更加有效;另一方面,我们采用填空的形式,给学生一些提示,简化了任务,也降低了难度,就是不致于使学生一开始就对学习感到气馁,失去继续学习的信心,这也符合支架式理论,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保证这条链完整完美地呈现。
当然,搭建支架过程很重要的一步是示范,这一点我们也是比较重视的。在指导学生体会“再三恳求”的环节,学生因受现有认知水平所限难有更好的发挥,这时候我们
搭建支架的同时也强调学生的独立探索。如果说前半部分一二自然段的学习,考虑到低年级学情现状老师指导的痕迹还是比较重的话,那么到了后半部分三四自然段的学习,尤其当学生已经开始慢慢建立“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读书”这种意识的时候,老师的引导在减少,逐渐增加的是学生自己对问题的探索,更加重视的是学生的独立思考与灵活运用新知识的能力,使已经习得的知识与需要掌握的新知识达成一定的联系,这也是支架式教学强调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设计逻辑,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呈现比较明显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纵观整堂课,学生起初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
上完一堂课或是结束一个课题的时候,老师们都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进行反思。反思从经验出发也确实厚实了我们的经验,可有时候也会有困惑的堆叠难寻出路的无可奈何。自学校成功申报省级课题之后,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学习推上了进程,这对老师们学养的增长其实是更有好处的。好好读读书吧,要做好的厨娘樵夫得从买米磨刀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