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通过“支架式教学”为学生排“忧”解“难”
陈薇
课堂学习是学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课堂学习质量影响到学生能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关注正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如何让学生在现有的教学资源中学会、学好、学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思考题。我们要真正从学生实际出发,为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分解难点。
英语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学生在生活中没有语言环境,仅仅是利用课堂上的时间,来完成教学大纲上所制定的教学目标,一段时间下来,我明白这些都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根据学校的主课题“支架式教学的实践与反思研究”展开学习,并把理论知识实践到自己的教学中,发现还是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
一、 搭建情境“支架”,让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激发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根据心理学的这一理论依据,我在课堂上逐步为学生搭建情景学习的支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学5A《A camping trip》时,考虑到直接进入课文,学生难免会觉得突兀,教学效果也不会好。于是在教学前,我从天气出发,询问“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然后进一步问到:“What can we do ?” 学生一下子联想到在晴朗的日子出去野餐。然后我便出示不同的野餐地点与相关活动,学生也就在两个问题之后自然而然进入了本节课学习的主题。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 搭建新旧过渡“支架”,让学生在思考中寻找突破
回想我们过往的教学模式,很难突破“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而这种模式下的课堂一不小心就会出现教师“满堂灌”的现象。认真的孩子能掌握不少内容,但是上课容易走神的孩子收获肯定不会多。其实不难发现,我们的知识是呈现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新知与旧知之间,只要我们稍加思考,便会发现其中有无形的支架把它们相连,只要我们用好这个支架,那学生便能触类旁通。
例如:在5B第七单元的语音教学中涉及到的是字母组合“ar”的发音/a:/, 这是一个新的语音知识点,我先从after这个单词“a”的发音着手,让学生体会到读音/a:/,之后学生便不难发现,今天的学习也是围绕这个发音展开,于是得出结论:字母组合“ar”也发/a:/。当学生通过思考掌握这一新的内容后,我再让学生进一步突破,找出除了课本中提及的四个单词外,还有哪些单词中“ar”的发音是/a:/,学生很快便找到card,art等等单词。这样,老师并没有对新知进行过多的解释,但是学生也能轻松的获得解决新问题的信息,并在掌握新知后,对此类问题都能灵活应用。
总而言之,我们搭建支架的目的,就是能让学生找到学习方法,让学生更轻松的学习。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的投入,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只有在搭建合理支架的教学中,才能为学生开辟一条既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才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上自主的、生动的、活泼的发展,真正为学生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