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体育组开展《小足球—脚内侧传接球》课堂教学研究的课后会议
2015年4月2日上午第一节课,李雯雯老师执教的《小足球—脚内侧传接球》,张凤良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周燕老师以及体育组全体教师一同参与课堂观察,大家认真观察学生反应并做好详细记录。课后,大家在二楼阅览室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课后会议。
课后,大家在二楼阅览室进行了本次课题实验课的课后会议。先由李雯雯老师进行课后反思,她从课堂组织、教学方法、游戏、安全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真实的表达了自己在上完这节课之后的感受,同时也指出了自己在上课时的不足,比如游戏环节讲解欠缺,安全的重要性强调较少等等。
接下来是四位观察老师进行发言,首先发言的是郭强老师,他所观察的是教学目标,从技能目标、学习目标以及情感目标三个方面汇报了自己的观察结果,并且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第一点技能目标:教师运用讲解和示范法,向学生展示脚内侧传接球的动作,并且使用贴纸更直观地想学生提示脚触球的部位。第二点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尝试脚触球和学生两人一组练习传接球,并在教师的巡回指导下,逐渐掌握教内侧传接球的动作技术。第三点情感目标:在热身小游戏从慢到快的踩球中,激发学生对小足球的兴趣,在两人一组分组练习时,一人踩球,一人用脚内侧触球,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在最后的游戏环节四人一组胯下传球中,学生欢笑声、呼喊声不断,享受足球运动带来的快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其次发言的是陈朴老师,他所观察的是整节课的教学流程,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开始部分,分为三个环节:1.体育课课堂常规,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教师宣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2.熟悉球性练习,李老师安排了快节奏的两脚触球练习,且逐渐加大难度由单一的体前触球过度到转体触球。3.热身操,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了体侧运动、扩胸运动以及全身运动等练习。二是课的基本部分,我观察到了以下五个环节:1.教师抛出问题:怎样用脚进行传球和街球,并且组织学生以散点的形式进行自主探究。2.教师讲解脚内侧传接球的具体位置和动作,并且以胶带为教具提示学生触球部位。3.学生进行击固定球,逐渐过渡到挡—踩—传的动作练习,教师进行了巡回指导。4.教师邀请学生进行教学展示,学生在展示中暴露的问题教师进行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以突出教学的重难点。5.辅助教材,教师安排了蛇形传球接力和“钻山洞”的游戏,教师首先讲解示范游戏方法,随后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并且随堂指导游戏进行。三是结束部分,教师安排了柔韧练习进行放松,并且带领学生口头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最后组织大家回收器材,安排学生下课。
第三个发言的是李倩峰老师,他所观察的内容是李老师在每部分使用的教学方法。开始部分李老师用讲解示范法及学生模仿练习让学生进行左右脚前后左右滚球、垫球、跳跃踩球等来更好熟悉球性。基本部分中离教室带领学生进行尝试性练习,引导学生找到正确传接球部位,之后老师在规定范围内进行练习,老师巡视指导并统一纠错。这中间李老师采用讲解示范法,学生自主探究法以及游戏法。自主探究法作为本节课的亮点,让学生很好掌握技术动作的同时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最后发言的是章蓓老师,这节课她用秒表站在队伍的正前方观察并记录学生的练习时间和安全保护。在练习过程中,李老师有效的利用场地空间,学生既能充分活动起来又不会发生冲撞和摔倒现象。在模仿球操过程中,学生在规定位置进行模仿练习,充分活动身体各个关节。由于场地空间较大,老师在课前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器材运用合理,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要求练习,因此整节课大部分学生都能愉快的参与到教学中,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整节课学生的练习密度是53%,运动强度较强。
接着,周燕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评价。首先,周燕老师对李雯雯老师的课给与了较高的评价;其次,周燕老师对李雯雯老师的课堂内容指出了几点不足,并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意见:
1.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最好从语言、游戏入手,激发足球的趣味性。
2.场地运用方面,器材摆放要易于操作,充分合理地运用器材,并举例提到自制开发体育器材。
3.教师语言要尽量儿童化,多用激励性地言语。.
4.多添加游戏,提高学生的练习时间,增加练习密度。
5.合理运用音乐,音乐有慢有快,配合学生练习。
6.在课堂中渗透德育目标的发展,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识,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养成守规则的好习惯。
最后,张凤良校长对体育组全体教师提出两点愿望:一是希望执教老师通过指导能够开放思路,打破原有的框架,做些有意的尝试。二是其他老师既是观察者也是实践者,认真吸取指导者的意见,可以将指导老师提出的建议引入自己的课堂,在日常教学中体验。
通讯员:席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