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昆山振华实验小学2014--2015学年度教育科研工作总结
这一学年度中,在市教科室和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有效指导下,我校依托课题研究活动,以支架式教学为研讨专题,以课堂教学为展示平台,以校本研修为培训载体,进一步提升了学校教育科研的研究水平。
一、完善课题网络管理,多渠道促进课题研究运作
一是落实省级课题研究网络化管理工作。分月上传上级部门所规定网络化管理的内容,做到活动真实开展、材料及时上传,使各课题组明确具体要求,并加以落实;二是扎实开展“十二五”课题的实验研究。全校开展课题研究展示活动,通过开课、观课、填写观察单、召开课前会议、课中会议、课后会议等形式的活动,增强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使广大教师普遍提升教科研工作和课题研究的水平。本年度学校开设校级课题研究课186节,各类实验课的开设有效地把课题研究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去,同时也丰富了课题研究的原始过程资料。三是进一步开展校际共同体课堂研讨活动。这一年度,我们共开展了7次市级校际共同体课堂研讨活动。2014年10月22日,我校开展了市级“校外专家助推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专题研讨暨昆山市小学教育共同体联盟活动”;2014年11月28日,我校开展了市级“随学而导”数学教学专题研讨活动;2015年月1月13日,我校承办了市级“信息技术教学作品艺术化的方法研究”研讨活动;2015年月1月14日我校承办了市级“一起成长”艺术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暨青年教师团队式发展实践研讨活动;2015年4月16日,我校承办了市小学科学学科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活动;2015年5月27日,我校承办了昆山市小学足球课堂教学研讨活动。2015年6月17日,我校又承办了市小学教育发展共同体创意活动。四是注重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课题研究做到期初有实施研究计划,期中有学习、活动、研讨记载。各学科组有专门负责的科研组长,课题组成员每月按计划开展课题研讨活动,每一节课前都有自行设计的课堂观察量表,带入课堂观察师生的互动情况,依据课堂中观察到的现象再调整教学设计。第二学期还引入了课前会议、课中会议、课后会议三环节,将课题研讨过程更清晰、更直观地反应出来。期末有结合课题研究实验课撰写的课题论文。每月教科室定期对各学科组的上传材料统计并上传校长室。五是及时总结、推广研究成果。学校在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研究的基础上,边实践、边研究、边反思,学校主课题阶段小结报告发表在《昆山教育研究》上,同时张凤良校长的一文《基于人才培养的支架式教学相关问题探讨》发表在省级刊物《成长之路》上。
二、改进课堂研究方式,切实保持科研科学有效
加强教育实践研究,使每一所学校成为研究基地,每一间教室成为实验室,每一位教师都成为研究者。在教师教学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中选题,积极开展扎实、具体、有效的研究,真正做到教中研,做中研,研中教,研中做,及时总结推广学校日常教科活动的成功经验,通过同题开课、一课多议、试上研究课、教师沙龙、组织教师把握学科能力(基本功)比赛等,促进科研与教研的融合,做到课题组与教研组、备课组的有机结合。一是理论学习。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每月完成《教师研修手册》中的读书心得。(信息要根据学校的主课题和个人的研究课题摘录),全面提高认识,确立有效意识,自觉投身到不断学习中去。二是深入课堂。继续在教科研组活动中推广课堂观察研究,以校级课题研讨课为平台,以课堂师生互动观察和自我观察为课堂观察主要形式,观察课堂,发现问题,改进课堂。把支架式教学新理念运用于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优化有效备课这个前提,突出有效课堂这一重点,突破设立支架和撤离支架这两个难点。三是课题引领。以教科研组的校级子课题为引领,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行动研究方式对支架式教学进行深入探索,切切实实改革教法,认认真真指导学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活泼,学有成效。四是活动深化。继续组织各学科组以组为单位的研讨活动,确立主题、丰富活动的形式。同时以各种教学设计评比、论文评比、反思评比、案例评比等活动促进教师深入思考,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催生思考型教师,深化支架式教学探索。
三、规范科研活动管理,逐步凸显教育科研成果
进一步完善教育科研制度建设,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加强教师对教学实际问题和教学方法与环节的研究探索。夯实课题中间指导环节,注重在研究过程中出成效和质量,通过校园网等形式及时反映、宣传课题研究阶段成果。优化课题结题环节,采用跨校协作、同类交流、网络互动等多样化形式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做到课题总结与成果推广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课题研究成果的转化和促进效能。一各类评比评优活动。本学期共开展了“江苏省省陶研论文评比”、“江苏省优秀教案评比”、“江苏省优秀课件评比”、“蓝天杯论文”等评比评优活动。二是办好学校的教科研刊物。为了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和撰写论文的积极性,我们利用一切机会对教师加强具体指导,并在保证稿件质量的基础上加大校刊《振华起跑线》的容量,同时尽可能地兼顾评职称、评昆山市骨干教师和参加“一、二、三”考核的老师。本年度的校刊获得了市评比一等奖。同时出版了四期《教科信息》,发至每个办公室,促进了教科研工作的信息交流。三是课题论文发表硕果累累。本年度,从老师们撰写的期末论文中,择优进行发表,其中省级刊物发表36篇,苏州市级48篇,昆山市级18篇。
支架式教学的实践与反思的研究,下半年也即将面临着结题。行走在教科研的道路上,我们学校始终在不断地摸索,坚持做真科研。相信,在我们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