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务公开 聚焦德育 教研探航 安全洞察 党团工会

信息详情

我校音乐组开展常态教科研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1日]

12月10日,上午第一节课全体音乐组教师集中音乐教室听又施毓聪老师执教的歌曲《火车开啦》,本节课施老师发挥自身特长,带领学生们在边唱边跳中学会了歌曲,并了解音乐中的力度记号所给歌曲带来的不同表现。随后第二节课全体老师集中在阅览室进行对于本节课的研讨。张校长出席彼此活动。
在研讨开始前,张校长对本次活动的主题以及注意事项作了如下说明。本次活动的主题初定为“一起成长艺术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暨青年教师团队式发展实践研讨”,这里有三个核心词一个是一起成长,第二个是课堂教学专题研讨,第三个是青年教师团队式发展实践。这三个主题是为了让我们全体艺术组老师知道这次活动整个一个框架和意义,我们一边在谈课堂一边要有一个整体的方案,实际上通过课堂教学在促进音乐组团队如何发展,在促进音乐组每一个老师自身如何发展,最终的目标着力点是什么,每一个人要有自身的特长,自己不同的经验,为自己今后有何展望。对自己有一个说明和展望。钟象伊作为音乐组代表,向参加会议者交代本次会议活动,我们学校音乐组的发展,要说些什么呢?校长初步认为,第一,要解释我们是如何走进儿童了解学情制定目标课堂教学专题研讨以及自我成长,我们要解释并回答这个问题。第二,要回答如何互动生成优化指导和评价,因为环节是预设的,但是教学是生成的,面向学生的成生,我们如何来优化指导或如何评价。第三,我们要回答教学相长,自身特色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以施毓聪老师为例如何将学生爱动,好动将自己的舞蹈相结合来进行自我突破和自我成长。每个老师要把我好自我的特色。同时也要思考如何突破自己的局限。第四,要回到我们要聚焦难点,如何进行团队式的互助发展,我们音乐组的难点是什么,团队式如何进行主题式的互动性的发展。团队式的发展是如何在学校主课题的引领下自主发展的。要展示学校优势的地方,当然也要谈一些问题。校长的话为我们的活动找到了一个大的方向。
随后,音乐组的老师对施毓聪老师的这一节课进行了系统的评价。
潘琴
堂教学设计较符合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内容丰富,形式生动多样,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来表达对音乐的体验。如导入部分小游戏的设计,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表示节奏由弱到强及由强到弱的变化;歌曲教学中律动、声势伴奏的加入,学生在声音和动作练习过程中感知音乐。本课中教师安排了两处力度记号的学习,为让一年级学生更形象、直观的接受,施老师把这学习任务进行了分解,练习,她借助自身的声音示范、图示、肢体动作这些支架来引导、帮助、支持学生达成这一目标,学生在体验、参与、感知中获得了音乐美的感受。值得探讨之处是《火车开啦》这首歌曲原本是二年级的教学内容,现在迁移到一年级中尝试教学,虽然施老师的教学手段、方法多样,但这些是不是我们目标中需要完成的呢?我们应该怎样去研究教材,了解一年级学生的学情,结合课程标准,制定出符合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目标,并根据这些目标去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细节处理中,教师预设的目标与学生生成的内容之间出现问题时,教师应该怎样去处理呢?
顾彩霞
1、在导入环节,教师运用双响筒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强与弱,教师示范到位,学生基本能掌握。
2、在教唱环节,教师在指导难点乐句时,用旋律线让学生唱准乐句,一步步解决音准问题,学生基本能掌握。
3、教师用图示和拍手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强弱变化,唱出句子与句子间的强弱对比,学生基本掌握。
4、在律动环节,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较好,学生完成度较高。建议:游戏环节组织得紧密一些就更好了。     
钟象伊
1、本节课开始用图示导入,可以让学生从听—看—理解,体验音乐的力度变化,了解什么是渐强、渐弱。这一知识点教学很成功。
2、在歌曲教学环节中,教师注意到了学生的音准,也用手势来引领学生尽量在不喊叫的情况下把音唱准。
3、在歌曲学会后将之前所教授的渐强、渐弱融入到歌曲中,使学生能在歌曲中感受到音乐的强弱所给歌曲带来的表现。
4、律动以及用声势给歌曲伴奏都是为了丰富本节课的内容,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并能很快乐的参与其中。
建议:
1、将火车的发展这一环节可否放在歌曲学习完之后。2、律动以及声势这两个形式可否选择一样,并将这一形式在课堂上让学生多加练习。
芈丽娜
1、施老师在《火车开了》这一课堂中,结合了一年级学生“爱动”的个性特点,将律动教学贯穿于整个课堂之中,整个课堂氛围轻松、愉悦。
2、导入部分,老师通过小乐器双响筒的敲击,让学生听声音的变化,感受力度的变化,这一环节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导入部分感受力度的变化这一环节,是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自己发现变化,很好的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兴趣。接着小游戏的设计,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跺脚,由强到弱、由弱到强的律动合作,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力度的变化,游戏中,老师敲击双响筒提示学生逐渐进入或逐渐退出的顺利和节奏。这种辅助式的支架在低年级的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学生、有序顺利的完成游戏。
3、教唱过程中,老师通过拍手腕到手,来展示乐句中力度的变化,形式生动、直观,被学生轻松接受。对于低年级的课堂,教师需要更多直观、形象的示范,而不是文字性的讲解,让学生通过模仿,来感受音乐的变化。
4、互动环节为本节课的亮点。在学生学会歌曲之后,老师将“开火车”的动作串起来,自己作为火车头,带领学生模仿开火车的动作,围绕教室边唱边做动作。整个教学在这一互动环节中轻松的得到巩固。教学过程中很多互动性较强的实践活动,常常会被教师“点到为止”“浅尝辄止”,很多时候没有到达互动的目标与效果,施老师在《火车开了》这一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基本达到预设的效果,使得整个教学过程轻松、愉悦,实现了在快乐中学习。
5、施老师的课,充分抓住了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并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师生之间的默契合作,使得整个课堂非常成功,也让我从中受益匪浅。
盛清华
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学习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这种学习不是枯燥,和机械的学习,它应该是一种与音乐形象有机结合的有趣、生动、易于接受的过程。
在施老师指教的《火车开了》一课中,让学生“认识渐强减弱记号,能够从听觉上分辨并感受力度的强弱变化,能够在歌曲的演唱中有意识的感知旋律强弱变化所表现的音乐情绪;在愉悦律动中,增强力度强弱感知,丰富审美体验”是这一课时的知识和情感目标。围绕这一教学目标,结合低年级学生爱动、好动的特点,教师通过搭建聆听支架、教师示范支架和教师语言引导等多种教学支架,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让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能保持在一种积极的学习情感中,感受音乐课的快乐。
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上好音乐课必要前提。在开课时,教师通过敲击双响筒强弱的变化,通过听,让学生初次感受声音力度的变化。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被老师有弱到强的敲击声所吸引,很快很准确的感受到了“声音越来越响,越来越强”的变化。既突出了音乐学科“听觉体验”的学科特点,又体现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课程设计理念。
在此良好的前提下,又以小朋友最最喜爱的小游戏方式继续展开教学。游戏跺脚时,通过小组参与,以人数的增减变化,让学生在愉悦的游戏体验中再次感受声音力度的变化,并相机让学生认识这种强弱变化在音乐中是怎样的音乐符号,接着再次在老师双响筒的敲击带领下,感受声音力度强弱的变化。体现了“强调音乐实践”的课程设计理念,还实现了音乐双基与音乐体验的有效结合。
歌曲演唱时,再次将小游戏中已有的力度强弱感知渗透进来,先在老师拍手的强弱变化中按节奏完整读歌词,然后结合老师出示强弱变化图谱来演唱歌曲,此时,学生已经对力度强弱变化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所以,在歌曲演唱时,声音虽不是很美,音虽不是很准,但整个演唱过程,学生却能根据强弱图谱和已有的学习有意识控制声音来表现强弱变化,进一步实现音乐双基与音乐体验的有效结合。
歌曲律动教学时,再次聆听歌曲,老师做强弱变化手势引导,出示律动图谱,分小组教师示范指导,接着学生自己练习,最后将整堂课的内容加以整合,在音乐声中,带着学生围着教室律动。每个学生都在一种极度的兴奋和愉悦的体验中参与律动。
这样的一种教学安排,使每位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多感官协调的状态,从而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理解,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个学生的学习热情,极有效地实现音乐双基与音乐体验的有效结合。
   最后,施毓聪老师对自己的本节课做了一个总结,并结合大家的建议对这节课如何修改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思路。
 
温馨提示:
若网站中下载等功能操作无效,请按如下方法解决:
若您当前正在微信中打开本页面,请点击微信右上角的三个点(...) 按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再重复下载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