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务公开 聚焦德育 教研探航 安全洞察 党团工会

信息详情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欣赏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1日]

支架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欣赏中的运用
——以《雷鸣电闪波尔卡》《鳟鱼》为例
昆山市玉山镇振华实验小学  芈丽娜  215300  手机:18325385685
职务:音乐教师
【摘要】音乐课程的改革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音乐教育界的关注,“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原则开始越来越受到推崇,探索实现“教”与“学”的平衡点,随之出现了倍受青睐的“支架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在音乐课中的运用,尤其是小学音乐中的运用尤为显著,它给综合素养、理解能力都较薄弱的小学生,搭建了一个较为轻松、有趣的学习环境。认知支架的搭建,把学生所学的知识加工处理成条件形式;情感支架,图片、舞蹈等情感支架把音乐的模糊性诉诸于感官的体验。支架式音乐教学提高了整个课堂的学习效率和乐趣。
【关键词】小学音乐   支架式教学   环节   课堂例证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促进了音乐课堂的改革和音乐教师的改变。要求音乐教师需要随音乐教学的变化,改变自己以往的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来适应新型的课堂结构。教师作为教学环境设计者的同时,还要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学环节中的合作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为了做到“以学生为本”的发展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搭建“支架”的方法,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达到一种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下面将具体例证支架式教学在音乐欣赏中的具体运用。
1、追本溯源的背景支架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音乐课一直被称为“副科”,没有受到很多人的重视,其中也包括学生本身。所以教师在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需要补充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
例如在《雷鸣电闪波尔卡》一课的学习中,在学生初步聆听乐曲之后,我简介了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个人背景及他的作品的风格特点。小约翰·施特劳斯在波尔卡的创作中,喜欢用音乐要素去模仿和表现自然现象,自然音响在音乐作品中被艺术化地表现出来。然后老师提问:你在这首作品中听到了哪些自然界的声响,它们是怎么表现出来的?通过作者创作特点的介绍,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在构建背景支架时,老师需要重点提及与本课相关的内容,要掌握适度,不可喧宾夺主。
在欣赏《鳟鱼》时,对于舒伯特的一生遭遇和作品创作,我作了简要概述,并通过问题的创设:同学们聆听完《鳟鱼》以后,有没有发现舒伯特和这条鳟鱼在人生遭遇上有什么关系?虽然只有很少一部分同学能回答出:“有点像,都很曲折。”但在后面教师讲述鳟鱼是舒伯特自己的暗喻时,这给学生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这在学生课后撰写的“《鳟鱼》听后感”一文中可以看到。在教授完该课,我让两个班级的同学撰写了听后感,三分之二的同学都提到了小鳟鱼是舒伯特的比喻,在生活中应该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
2、直观、形象的感官支架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是比较抽象而非语义性的。在音乐欣赏中,每个学生对音乐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理解,此时教师要给与适时地、适宜的支架提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故事、文字、图片等比较直观的艺术形式将抽象的音乐形象诉诸于视觉感官的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理解作品。
在《雷鸣电闪波尔卡》中,乐曲中段,作曲家用定音鼓和大镲来模仿雷鸣和闪电的声响,此段乐曲的节奏很具动感,学生的情绪也非常高涨,但是学生依然不能非常准确的把握住两种乐器依次出现的顺利和节奏。这时我通过图片卡的出示,让学生分组合作练习,熟练之后,把手和板凳作为打击乐器,和音乐一起模仿闪电和雷鸣。通过图片的提示,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深刻的体验到“雨越下越大,可人们依然兴致勃勃”的心情。
在《鳟鱼》中,在介绍钢琴五重奏这一演奏形式时,为了帮助学生对比各类提琴的音色,我提出:我们给提琴家族的人分角色,这样一个家庭成员,它们各自扮演怎样的角色呢?这种形象的问题支架,很快的将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很准备的把小提琴比作了自己,但在中提和大提的角色上,可能由于独生子女的原因,学生举得中提琴没有角色划分,此时,我说:家里有没有谁有哥哥姐姐啊?这一问题一出,学生立刻把中提琴比作哥哥姐姐了,大提琴比作爸爸妈妈,低音提琴比作老爷爷,并依次在这些乐器旁边出示了人物的形象。为了让学生不单纯的从体积外形上划分角色,我接着提出:家庭成员分好了,那请它们各自来唱个歌吧。通过各个乐器音色的聆听,角色的划分,分组扮演等形式,使学生形象的、直观的感受和体验了各乐器的音色。在“《鳟鱼》听后感”文中,学生对于提琴家族的感受都较多和家庭成员联系了起来,并对各自扮演人物的声音模仿颇感兴趣。
3、置身其中的情境支架
音乐本身就是感情的直接载体,所以教学过程也是一种情感体验过程。无论在唱歌课还是欣赏了,教学过程都强调情感体验和认知活动的统一、协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充分体验乐曲中的情绪,并积极地有感情的表达出来。
在《雷鸣电闪波尔卡》中,整首乐曲一直是激情、欢快的情绪,对于整体情绪的感知学生很容易做到。但局部段落的音乐内容以及情绪的把握相对比较模糊,第一部分,我给学生加入了波尔卡二拍子的舞步,学生跟着音乐的节拍舞起来,感受欢快的人们跳舞的场面。第二部分加入了圆舞板的打击乐伴奏和模仿雷鸣、闪电的声音和动作,模仿了人们伴着雷电、伴着暴风雨,依然纵情欢乐、舞蹈。这种音乐实践性质的情境创设,将学生带入歌曲的情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验、理解乐曲的内容。
在介绍《鳟鱼》的每一段的主奏乐器时,我会启发式的问学生:“这里为什么选择了中提琴,而不是其他乐器,请同学们结合小鳟鱼的立场和乐曲的情绪感受一下,假如你就是那只小鳟鱼。”这里将鳟鱼的感受和乐器的音色,以及作品的情绪结合起来,通过对鳟鱼整个过程的情感体验,加深对乐曲的感受,以及对各个乐器音色的记忆。舒伯特的这首《鳟鱼》五重奏,其情感对比变化较大,情感支架贯穿于整个课堂之中。
4、画龙点睛的问题支架
教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教师应当根据问题的难度和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形式的支架。它可以是情感上的关注和支持,也可以是一个手势、一个建议,还可能是一定的演示和示范,这些在课堂中都因人而异。
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除了有其明确的目标,还应该设计具体具有指向性的问题,给学生以明确的方向指导。这在所有的教学设计环节中都会运用到,否则学生将会失去“听”和“唱”的方向性和目的性。例如在教唱课过程中,在学习新课之前,都会让学生先静静的聆听,而其问题通常就是“感受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问题式的支架,能够给学生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需要关注的方向,这种问题式的支架,可以应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而且问题式的支架,能够实现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时一个不经意的问题支架的搭建,会让学生有茅塞顿开、恍然大悟之感。
支架式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难题,这种干预不能破坏原有教学活动的流畅性。有时候我们搭建的支架没有及时的发挥作用,这时我们应该采取理解、支持的方式,让学生在互相的交流、讨论中解决认知冲突,达到共识。问题支架的提出,能够促进学生的求知欲。但问题支架在课堂中的运用较为占用时间,学生需要时间去思考,但我们常常因为40分钟课堂时间的局限,等不到问题支架发挥作用。因此我们要做一个会等待的老师,而不是急于告诉。
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局限,音乐欣赏课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是稍有难度的。支架式教学强调学生主动感受音乐,重视教师观察学生的能力,又不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和主动构建,教师应该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适时适宜的为其提供支架。从上述对支架式教学的分析,能够看出问题支架、情境支架等支架的建立,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但由于支架式教学是引进的西方理论,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结合自己的特长、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使用支架式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蔡梦 苏籍.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杰.支架式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J].贵州: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
[3]赵欢 王祥.支架式音乐教学模式及其实证研究[J].北京:学术论坛,2007
[4]赵欢 王祥.帮助学生搭建音乐学习的支架[J].北京:音乐,2007
[5]王海珊.教与学的有效互动[J].福建: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
温馨提示:
若网站中下载等功能操作无效,请按如下方法解决:
若您当前正在微信中打开本页面,请点击微信右上角的三个点(...) 按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再重复下载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