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务公开 聚焦德育 教研探航 安全洞察 党团工会

信息详情

感受过程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6日]

感受过程
潘  琴
课堂观察的目标指向越来越清晰了,但要求也越来越高了,这是三个月来我对课堂观察的一种体会。从最初的设计课堂观察表到修改并整合的统一量表,再到如今的积极情感、问题设计、课堂理答等多角度的观察表,在一次次的学习与调整中我也慢慢地适应了科研带给我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容不得我有半点的停留,因为在停留的转瞬间,或许就会远离这个过程。
在科研推进会上,校长对观察员提出了新的任务,一是积极情感观察,二是课堂问题设计观察,三是教师理答观察,四是学生效果观察。这一过程中,一些新名词的出现让我有些困惑。阅读教科室下发的对于这些专业名词的理论指导,细细品来,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在传递着信息,每一个问题的提问都需要经过精心的考虑。因为本月我作为执教者的角色参与这次的科研活动,为此,在我听到这些新名词时,我觉得这不仅仅是对观察员提出要求,其实也是对上课老师提出要求。在自己的备课过程中,也需要从积极情感、课堂问题设计、学生效果如何体现等方面去着手考虑,以尽可能的使自己的课堂效果更加有效。
周三我上了一节音乐课,课后同组的音乐老师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观察表述,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我来说,我可以吸收到很多的信息,比如,我的课堂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我对学生的鼓励方式是什么样的?我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是怎样的?其实,在他们的表述中我发现了自己的问题设计远超过了事先教案中设计的量,这就给了我一种提醒,在课堂教学中切忌自己的随意性提问。其次,我可以知道我在课堂上对于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馈是采用怎样的方式,是否单一。不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一种评价即理答有些困惑,在理论中提到了激励性理答、发展性理答、诊断性理答,面对学生的课堂回答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不是都必须要采用到?如果教师只是存在于激励性理答,基本没有涉及到另外两方面,那是不是意味着教师这节课的课堂理答是存在问题的,有缺陷的?激励性理答和诊断性理答之间是不是有些相通的?如果一节课上基本上使用了简单的表扬和肯定,是不是意味着这节课的理答太单一而不完整的呢?
 
温馨提示:
若网站中下载等功能操作无效,请按如下方法解决:
若您当前正在微信中打开本页面,请点击微信右上角的三个点(...) 按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再重复下载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