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务公开 聚焦德育 教研探航 安全洞察 党团工会

信息详情

课堂观察实行过程中的所思所感
[发布时间2013年9月11日]

课堂观察实行过程中的所思所感
孙佳智
  在课堂观察操作前,首先最关键的是目标的确立,在本次9月份的蒋芳老师授课前的研讨中,对于目标的讨论就出现了问题。
  在通常的目标确立中,校长指出了我们对于目标制定太过于宽泛的问题,即制定的目标无法从学生中进行检测,进而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我们平时对于目标制定的不够用心。
  对于量表的制作,我们还处于摸索期间。蒋芳老师的量表侧重于记录,即将学生上课时的表现及的老师的环节进行记录,带来的好处是上课老师或者其他老师都能通过这一份量表去了解学生,分析学生的一系列反应;缺点在于记录的东西太多,使得听课老师为了记录常常顾此失彼,导致教学环节与学生活动无法兼顾。而周晓萍老师的量表,侧重于学生的表现,方便老师的记录,将观察的人数进行分类,能够适时了解到学生的表现;缺点在于周晓萍老师的量表太过简单,不如蒋芳老师的细致,简单的量表无法去分析出学生活动的原因。
  而对于课堂中学生的观察则使我发现颇多。教师课堂的精彩程度取决于学生的反应。在蒋芳老师的课堂中,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学生都十分积极,能按照老师的教学环节进行学习,但是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和进行,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呈线性递减,在大概上课15分钟左右后,后排的学生逐步开始出现手上玩文具、挠头及打哈欠的现象,老师提出了问题以后,总是只有7-9人举手,其他学生则开始进行“神游”。在周晓萍老师的课堂中,我观察的是五(1)班的第一堂课。在40分钟的课堂中,第一组举过手的同学一共是3个,并且3个全部都是男生。在上课25分钟以后,第一组第三排的女生开始打瞌睡,第一排的男生则手上开始玩尺,最后一排的男生看着老师,不读课文,坐在那发呆。在老师提出“课本”与“绿色的课本”的问题以后,第一组的6对学生中,有2对不在讨论,仅仅只是趴在桌上盯着语文书。
  在后来的研讨中,校长向我们提出了合并周老师与蒋老师的量表,其中去除课堂教学环节,将课堂环节在课前交予听课老师,使听课老师能对应着教学环节进行观察。
  对于这个9月份开展的“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中,我的体会是: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凡事有因必有果”,学生上课出现开小差现象,扣除个别原因,其他大多数原因在于老师。为何特级教师的课会如此精彩呢?课堂环节的精细巧妙是一点,更关键的是,在于他们知道如何去调动学生积极性,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学生的求知欲才会像泉水一样喷涌而出。
  而在9月份的观察中,也存在疑惑:
1.开展课堂观察后,老师上课的流程到底是如何呢?以这一次的《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为例,这一次这一篇课文,可以说是我们在摸索中进行,但是是不是流程以后就按照这样的?这一次两位老师展示的是两堂不同的课,那我们以后还是要按照这个流程?抑或是能否改成这样:先确定教案,在第一次授课以后的教研中,找出学生整体反应出现转折的环节进行重新设计与修改,再在第二次授课中进行观察。
2.此次第2周和第3周的教研中,一直在强调观察的学生如何,可是从头到尾就没有说教师的教案如何修改,就如周晓萍老师上完课后,还是不是太清楚自己的问题在哪儿。我想问下,教案不修改的话,老师如何知道自己的教案或者课堂中有哪些不足之处呢?这样无法修改的话,对于老师的成长也带来不利。
3.学校的要求是第一次教研先讨论教案,确定一份教案,但是目前我们存在的问题是,谁都无法说服谁,都认为自己的教案是可行的。我们第一次教研时候,很多的教学环节是校长过来以后敲定下来的,而校长没来之前,我们可以说无从下手,梳理不出一份完整的合适的教案。
  “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在目前的教研活动中,还只是在试水,老师们都在不断探索中,书本虽然看了,但是以理论居多,因此在日常教学中也衍生出不少的问题。希望通过领导的指导以及我们自身的不断努力,能够真正地讲课堂观察贯穿到课堂中,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收益!
温馨提示:
若网站中下载等功能操作无效,请按如下方法解决:
若您当前正在微信中打开本页面,请点击微信右上角的三个点(...) 按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再重复下载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