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务公开 聚焦德育 教研探航 安全洞察 党团工会

信息详情

课题研究在路上:且行且思 砥砺向前
[发布时间2013年6月1日]

 

课题研究在路上:且行且思 砥砺向前

——“支架式教学的实践与反思的研究”阶段性总结

一、课题名称:

支架式教学的实践与反思的研究

二、研究重点:

(一)以课题提升学生“学”的能力。学生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常常遇到各种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学校教育中,不断给予指导和体验。而这种解决问题的体验前提是遵循最近发展区原理,设计有层次的问题,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须掌握的新知识达成一定的联系,从而降低学生接触新知识的台阶并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在学生主动学的过程中提升学习能力。

(二)以课题提高教师“教”的水平。教师不仅要精通教学内容,掌握更多新知识,而且还要掌握更多新技能,指导新的、可能是连他们自己都不太熟悉的、与支架式教学理论相配套的学习技巧,从而获取新的课程实施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还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改变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这种全新的促进者角色,将进一步提高教师“教”的水平。

(三)以课题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建立概念框架,引导进入情境,启发独立探索,鼓励协作学习,进行效果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种有机的配合。遵循教学过程的有序性原则,在整个课堂结构中,又对这五个要素按一定顺序进行了排列,这样,不仅使知识教学呈现出一种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逻辑顺序,还使能力、情感教学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

三、理论学习:

(一)明确“支架式教学”的定义。

通过学习 “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的有关文件,明确“支架式教学”的定义为“学习者建构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二)明确“支架式教学”的基本环节。

“搭脚手架→创设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是“支架式教学”基本环节之一。“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 “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

当然,各环节只是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一般形式,是体现教学理论和思想的讲课主体框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教法的处理、教学手段的运用及学生指导,增加或减少部分环节。也可在一课中反复运用这些环节,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认识“支架式教学”的一般特征及实践操作中存在的局限。

(四)“基于学生学习立场的目标制定和任务分析”以儿童发展性学习理论为背景和指导,研究指向教师有效指导下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过程分析和管理。

四、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一)课题准备阶段。

学校教科室根据我校科研实情,整理课题申报的相关材料,完成了学校主课题申报。随后成立课题小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并通过调查研究、文献检索、购置图书等途径丰富我校课题理论储备,并通过开展教师培训、讲座等组织全校教师学习有关理论。

(二)课题研究阶段。

目前,我校的课题研究正处于此阶段。

在此阶段,学校主课题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课题组细致研究支架式教学模式下的各要素以及各环节内容,在此基础上基本确定支架式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各学科教学的基本范式及主课题下的二、三级子课题,同时在搜集、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原始资料基础上进行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及时提炼研究成果,并整理在课题深入研究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探索相应的对策,进一步丰富课题。

2.学校教师围绕主课题开展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较多相关的教师教学课例及研究论文获奖,如陆静娟老师的《搭建有效“阶梯”成就精彩课堂》一文获2012年度昆山市教育科研优秀论文二等奖等,学校也将这些优秀的实践课例及课题研究论文汇编成册——《支架式教学初探》(教师主题教学随笔集)。

3.课题研究逐步深入,课题研究实验课也在进一步完善,以下提供各阶段的实验课教案范表,实验课的过渡性材料一定程度上也是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的体现。

昆山市振华实验小学课题研究实验课教案(初稿)

课题实验课理念

 

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遵循学生学习基本规律,以学导教,循学研教,通过实验课,努力寻找一种或若干种学生起初无法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但在教师和学习同伴帮助下能够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法,并形成这样的实验意识思维习惯,最终形成较强的有效组织和指导能力。

学校主课题

支架式教学的实践与反思的研究

个人研究的课题

 

习目

教学目标

 

课题研究目标

 

前后知识联系情况

 

学习重难点

重点:

难点:

课前预习及课前准备

 

 

学习

过程

学习内容

师生活动设计

(包括学生学习活动,教师教学行为,着重表述学生学习活动内容、教师分步实施教学行为)

设计意图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板块四

 

 

 

拓展

练习

(可根据课堂实际要求填写)

板书

设计

 

在课题研究着眼于“基于学生学习立场的目标制定和任务分析”的基础上我校将实验课教案修改为以下内容:

昆山市振华实验小学课题研究实验课教案(修改稿)

课题实验课理念

 

通过教学任务分析,了解知识的前后联系,通过分析的结论诊断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制定使能目标揭示学习内容所需要的必要条件,帮助学生消除在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水平之间存在的差异,以此步步推理,层级展开,层层的过渡性“桥梁”支撑整个教学。这也为支架式教学的实施提供必要的依据。

学校主课题

支架式教学的实践与反思的研究

个人研究的课题

 

教学目

总目标

(终点能力)

1

2

…… ……

使能

目标

实现总目标1的使能目标1

使能目标2

…… ……

实现总目标2的使能目标1

使能目标2

…… ……

…… ……

学生已具备的知识技能

(起点能力)

1

2):

…… ……

学习重难点

重点:

难点:

学习

过程

学习内容

师生活动设计

(简要表述学生学习活动内容、教师分步实施教学行为)

设计意图

板块一

 

 

 

板块二

 

 

 

板块三

 

 

 

 

板块四

 

 

 

 

板块……

 

 

 

 

板书

设计

 

 

4.围绕主课题研究我校负责主持了昆山市小学“理想课堂”(完美教室)项目组校际实验课。

1)“把预习引入课堂”,是我实验项目——“理想的课堂”初级探讨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主题之一。“理想的课堂”项目实验拟从学习性质量、发展性质量、生命性质量三个层面逐级研究。

2)“基于学生学习立场的目标制定和任务分析”是我实验项目继“把预习引入课堂”之后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主题之二。以儿童发展性学习理论为背景和指导,研究指向教师有效指导下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过程分析和管理。

教学目标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现实基础,抓住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起点,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习材料富有问题性,旨在培养学生形成以交流和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

对学生的起点能力分析之后,探明“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凭借“这一点”再结合具体的教学文本所需要掌握的教学内容,老师就可以得知“学生还需要教些什么”。同时,教师应明确“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到“学生还需要教学什么”这之间有一段“目标差”,即学生起点能力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这个差距我们称之为“使能目标”。教师有效指导依靠于教师预先对教学目标中所规定的,需要学生习得的能力或倾向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详加分析,从而更有效地指导教师确定教什么、怎么教。

重点尝试教学任务分析方法的理论,学习使能目标和学习层级的分析。我科室将组织教师阅读学习有关教学任务分析的资料,并组织教师在实验课的过程中探索教学任务分析的方法。通过教学任务分析,了解知识的前后联系,通过分析的结论诊断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通过使能目标分析,揭示学习内容所需要的必要条件,帮助学生消除在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水平之间存在的差异,以此步步推理,层级展开,层层的过渡性“桥梁”支撑整个教学。这也为支架式教学的实施提供必要的依据。

五、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课题研究与实践,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现实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足。

1.从课题本身来看:一个完整的课题其实就是“总--------总”的研究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子课题”的建设才是课题的核心所在,要把课题真正地做起来,就要在子课题方面下大功夫来实践。一方面,单就学科来划分子课题存在研究范围过大的问题,另一方面,将学校主课题按照学科分解划分的过程,存在分解的子课题是由校课题组成员根据预设课堂设置,这导致具体教师承担子课题时的障碍:一来不同学科有其具体的特点,课题组成员只是某一专业课的教师,在自己的专业学科方面是能够较好把握的,但是在对小学各学科特点综合把握的过程中有存在错解或是不到位的地方,由此确定的子课题会失准;二来子课题确定之后,会由课题组安排具体学科的教师承担相应的子课题,对于承担的子课题会存在于教师原本的科研方向不一致的问题,另外当子课题移至具体学科教师,子课题的先天缺陷与不完备处便会暴露,这就是子课题方案进一步完善的需要,然而这种修缮需要又会衍生出第二个问题。

2.从我校师资来看:青年教师占多数的我校师资实际,教师对待课题研究的不同态度导致课题研究在不同学科存在差异与坡度。一方面,关于子课题的完善,由学校课题组确定的子课题,当存在不能满足具体学科科研实际的问题时,有的学科组会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及具体课堂情况自觉主动地对子课题进行二度或者是更进一步地修改完善,可是也有学科组会抱听之任之的态度,如此科研态度,无论是对学校主课题深入研究没有贡献,对以课题研究指导学科教学的用意也是一种无视与伤害,这样各学科对于主课题研究的程度必然存在差距,呈现坡度也是明显的结果;另一方面,课题实验课的尝试过程,教师的自主研究意识不够强,抱有不同科研态度的青年教师在实验课的研究及准备过程也有不同的呈现与收获,另外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形成的教学习惯会影响课堂教学,给课题研究、实施工作带来了障碍,教师在“子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中,由于能力及对课题研究重视程度的不同,实际效果有很大的差距。再加上对于青年教师实验课的检查缺少严谨的检查制度,致使课题在实验课尝试阶段的收效不是很明显,这于课题深入研究是不利的。

3. 从深入研究来看,课题研究在预设的阶段进行着,各种尝试也正在一步步地走,可是“摸着石头过河”仍然缺少系统的规划。研究也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二)下一步研究计划

1.后一阶段,我们将继续在教师的子课题研究有效指导策略上做文章,进一步完善子课题的划分,让子课题更好地用来服务课堂教学。

2.实验课的开展,加强基本工训练,通过集体学习研讨与培训,对基本功较差的教师进行帮扶提高,进一步明确并深化实验课教师整体上对实验课的理论思想、教学模式、资源建设和利用等方面的认识,另一方面对实验课的监督、检查形成完备体系并制度化,从内外两方面保证实验课的质量,提升实验课的实际收效。

3.主课题研究必须纳入学校工作的整体规划,教科研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工作要做好协调统筹,统一安排,有明确、系统的规划,学校各条线工作要为主课题研究保驾护航,提供有力的保障。

下一阶段,我们将根据前一阶段的研究情况,对阶段性研究成果作系统的整理,尤其是对前段研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并针对前阶段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实际操作领域研究的主要问题,进行自我检查,分析原因,及时调控和修改下阶段的工作计划和重点,真正让教科研为教学服务。课题研究逐步深入,愈加深刻地感受到,科研是完善教育、提高老师科研能力的重要载体与途径,是学校得以持续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因此,主课题研究将一如既往、求真务实
温馨提示:
若网站中下载等功能操作无效,请按如下方法解决:
若您当前正在微信中打开本页面,请点击微信右上角的三个点(...) 按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再重复下载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