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务公开 聚焦德育 教研探航 安全洞察 党团工会

信息详情

支架式教学在理解与实践中的困惑--潘琴
[发布时间2013年2月1日]

 

支架式教学在理解与实践中的困惑

    潘琴

自学校提出了“支架式教学的实践与反思的研究”这一课题方案后,静下心来,粗略浏览了相关的理论,对支架式教学的主要思想和五个主要环节似乎也略知一二。由此也联想到我们平时在课堂教学中所倡导的学生自主学习。支架式教学与自主学习一样,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作为小学生,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自学意识不够,又缺乏自学的方法,此刻,教师俨然成为了帮助学生有计划、有步骤、有提示的学习探索的启发引导者。

前段时间,聆听了校长就关于课题所上的一堂语文实验课,支架式教学的模式豁然清晰明朗。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主动分析,主动探索,逐步沿着框架攀升,在看似与课文内容没有关系的逐层深入的一组问题的引导下,在教师适时的援助下,学生渐渐地走近课文、走进课文。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又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协商,在相互交流、补充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有了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知识也得到了不断丰富与积累。学生通过内化支架,获得了独立完成任务的技能,体验了成功的乐趣。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以这样的方式不断的去尝试教学,那么学生会在不断的学习、归纳中获得主动学习课文的方法,为日后的独立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使他们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寻找或构建支架来支持自己的学习,主动学习也真正成为一种真学习,有效学习。

审视自己的音乐教学,常感觉在实际的教学中,似乎更多的是学生跟着老师的琴声,一遍又一遍地练习,虽然每次的练习也会提出层层递进的要求,但总感觉课堂少了热情,多了被动。于是也在尝试着改变方式方法,但对于自己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是否是支架有所疑惑。支架式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在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学习目标之间建立一种帮助学生理解的支架,在这种支架的支持下帮助学生一步步把学习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水平。

什么样的方式才是支架?如何搭建支架?困惑较多。以自己的一个课堂教学主要片段为例,说说自己的做法。音乐欣赏教学需要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有一双灵敏辨别旋律、音色、节奏的耳朵,而且要知道这些旋律、音色、节奏所要表现的音乐内容和情感,把音乐同自己的情感体验联系起来理解领悟乐曲的意境美。三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问题,他们的抽象感知能力比较差,在欣赏《梦幻曲》时,首先进行了情景创设。学生刚开始的情绪是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也没有静下心来。要在这样的情绪之下去聆听一首恬静、优美的乐曲必定效果不好。于是,我先创设了一个音乐小游戏《都睡着了》(以此为一个支架),以学生扮演我设定的几种小动物,我再以歌唱的形式唱到谁,谁就要睡着(闭上眼睛轻轻趴在桌子上做睡眠状)。不一会儿,全班同学在我的引导下都“睡着”了,此刻的教室非常安静(看到学生此刻乖巧的状态,自己也为这个设计暗自高兴)。一会儿就创设了一种安详、宁静的氛围,达到预设的效果。紧接着,设立问题支架,我播放背景音乐《梦幻曲》:小朋友们,伴着美丽的音乐,让我们一起做个美丽的梦吧,等一下把你的梦境跟同学们一起分享?带着问题,学生渐渐入梦了。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完整的初听了一遍音乐。当《梦幻曲》结束时,许多的同学都踊跃讲述自己的梦境,梦到自己睡在月亮上,看到了满天的星星,梦见自己仿佛来到了美丽的小岛上,梦见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平静的湖面上划着小船,梦见自己穿着漂亮的纱裙走进了美丽的城堡,梦见一个小姑娘正在翩翩起舞……在描述梦境的过程中,其实他们已经在不知不觉的感悟着音乐带给他们的如此美丽的幻想。学生在独立学习过程中获取了初步的感知,得到了情感共鸣。第三步,尝试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和同伴一起交流自己的感受。互相补充提高,逐步建构新知。通过在集体中交流、共享成果。利用同伴间一起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产生这样梦境的原因:有的说是这音乐速度很慢,有的说是因为这音乐很美,有的说这音乐很轻柔……在学生的回答中,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音乐的速度、力度、音色、节奏等要素有了较好的感知,在这个基础上我再对知识加以了总结和概括。学生也在学习过程中对乐曲有了较深的感知、理解和鉴赏,提高了审美能力。

整堂课达到了我所设想的效果,学生也从中体会到了快乐。支架式教学处在摸索过程中,每一个支架、每一种方式,都是为了让学生能跳一跳达到另一个高度,达到教学预期的目标。但我疑惑于自己所采用的这些教学策略是否是支架?我们的教学策略和支架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界定?

 

温馨提示:
若网站中下载等功能操作无效,请按如下方法解决:
若您当前正在微信中打开本页面,请点击微信右上角的三个点(...) 按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再重复下载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