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务公开 聚焦德育 教研探航 安全洞察 党团工会

信息详情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另一种选择--陈希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4日]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另一种选择

——初探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英语语法中的运用

   陈希

语法知识的相对抽象性、枯燥性,与儿童以形象性为主的思维特点,极好动、爱玩的年龄特点是一对较难调和的矛盾,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充分运用教学指挥,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我们必须化抽象为具体,把某一知识点转化为多个学生既熟悉又感兴趣的语言素材,通过多种形式的大量反复联系,让学生养成语言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语言规则。

建构主义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头脑里自行完成意义建构的过程。微观上,教师的作用是启迪和促进这些意义的构建;宏观上,教师的作用是靠自己丰富的经验和对学科知识的宏观把握,引导学生将局部和零星知识串接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将已有的知识和新信息有机联系起来,构建起知识大厦。所以教师不是传授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建构知识的辅导员和引导者。基于构建主义的支架式教学,是否适用于小学英语语法课堂呢?带着这个疑问我进行了一次探索。

我尝试用支架式教学理论上一次语法实验课。本课主要是语法教学,教学的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主要的教学内容是6B Unit6 Planning for the weekend中的句型be going to和书本DE部分的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一般将来时:be going to的用法。能够正确用特殊疑问句What are/ is …going to do …?来询问对方将要或打算做什么。并能够用句型…is/ are going to …根据实际情况回答。能用be going to的句型介绍自己或他人将要或打算做什么

本课很明显是句型be going to的语法教学,如何引出句型be going to呢?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头脑中认知结构的重建。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概念框架,以便创造“最近发展区”;其次是创设出相应的支架,搭建起原有知识和新知识间的桥梁,促使学生的学习向更高的水平发展。根据支架式教学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我开始寻找本课的“最近发展区”。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过本单元A部分的内容,在A部分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接触be going to。我是否可以以此为契机,以旧带新引出be going to呢?

单就语法教学比较好处理,但是还要结合书本DE部分的内容我就比较犯难了。要如何处理DE部分的内容呢?  

D部分是一篇听力填空,如果只当做练习如何联系支架式教学?我想应该把D部分内容放在巩固阶段,只有当学生学会了句型,才能游刃有余的完成听力填空,这对语法起到很好的巩固作用。当完成填空后,D部分是一篇很好的短文,be going to描写了同学们在放学后各自打算做什么。我突然想到这不是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写作示范吗?也可以让学生写一写放学后和伙伴们打算做什么事情,这样D部分本身就起到了支架的作用。再一想,在练习的如果渗透听力方法的指导,这为学生以后做听力不是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吗?。

E部分是一篇小短文,其中有句型be going to,另外涉及到两个新单词和一个新词组。如果太强调E部分的教学,那这堂课就演变成语篇教学,E部分应该成为学习语法的一部分。于是,我仔细研读了E部分短文。E部分短文是句型be going to 在第三人称复数中的运用,它涉及两个知识点:be going to后跟地点,表示将要或打算去某地和be going to后直接跟动词,表示将要或打算做某事。我突然意识到,这个规律不正是本课的难点吗?是否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呢?通过学习短文,搭建支架,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不正是把短文融入到语法教学中了吗?

通过再三斟酌,我尝试着设计了以下的实验课方案:

 

一、以旧引新: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建立新旧知识的链接点。

语法教学应该是有目标、计划和步骤地行为,这要求我们对语法教学内容优化组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指引和帮助学生进行对已有相关语法知识进行有效回忆,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寻找新旧知识的链接点——“最适发展区”。这样就能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并把这知识纳入到新的学习中去,这样学生就易于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本课我通过四个问题复习A部分课文内容,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be going to 句型。同时注重链接知识的“最近发展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朗读be going to 的划线句子,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印象,也是为接下来的造句做了一个良好的示范,学生有话可说。

 

二、创设情境:在互动交流中运用语法,强化情感体验。

语法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交际,所以理解完基本语法框架、概念后教师应把语法知识纳入具体的语言交际中,加强交际能力的训练,增强学生的语感意识。这节课上我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营造良好的英语情境,在交流中运用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 I’m going to …。操练了be going to 在第一、二人称中的使用。口头陈述介绍自己和同桌的周末计划:I’m going to ________. XXX is going to __________. This is our plan.初步引入第三人称单数。初步使学生注意be going to 在第三人称单数中的使用。游戏Guess: What is he/ she going to do? 很好地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在猜测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学生想说、想表达。深化巩固了 be going to 在第三人称单数中的使用。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三、观察归纳:协作学习,引导学生观察语法现象并归纳语法规则。

随着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其抽象思维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已具备了一定的接受、储存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并归纳。D部分的短文呈现的是be going to 在第三人称复述中的运用,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观察文本,寻找规律,塡一填:be (am, is ,are) going to 后面直接跟_______表示 ________. be (am, is ,are) going to 表示一般将来时, 后面跟____ 表示_______.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在练习过程中同样让学生合作学习,寻找规律,总结出be going to的一般疑问句be动词提前和否定句be + not,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通过对文本、例句的观察和分析,学生不但能主动归纳、明确语言规则,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刻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拓展运用:注重意义建构,在交际中巩固语法

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学生相互讨论: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fter school? 活用句型,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说到写,让学生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的组员放学后将要做什么。进一步巩固be going to句型,同时D部分为学生的写作搭建了良好的支架,减轻了学生写作的难度。

 

通过实践,我感受到在语法课上运用支架式教学,学生的求知欲被进一步激发了,使学生变被动语法学习为主动语法学习。支架的搭建减轻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一步步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学习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合作探索寻找规律,语法知识学的明白清楚,这比老师告诉他们效率要高得多。我深刻地体会到,支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学,在老师的指引下的主动学习。支架式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也非常重视老师的指导作用。它的目的性非常强,很有针对性,因此效率也比较高。在条条框框的语法中搭建支架,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主动探究、明明白白学语法,不失为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另一种选择。

 

 

温馨提示:
若网站中下载等功能操作无效,请按如下方法解决:
若您当前正在微信中打开本页面,请点击微信右上角的三个点(...) 按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再重复下载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