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务公开 聚焦德育 教研探航 安全洞察 党团工会

信息详情

巧搭支架,助学“圆的认识”---姜军
[发布时间2012年9月11日]

 

巧搭支架,助学“圆的认识”

振华实小   姜军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六认真”是我们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而认真备课更是我们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关于课前的备课,我们体会颇多:由于课的内容不是很熟悉,我们往往会先去了解教学内容和重难点,知道“我该教些什么”,然后参考各种资料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熟悉自己“应该怎么教”。虽然学校反复倡导“以学定教,以教助学”,但对于我们这些经验尚浅的小青年来说,很多时候难以走出“以教定学”的固有模式和僵化的教学预设的羁绊,往往会致使真正的课堂教学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我校“支架式教学的实践与反思”课题的提出,为我们青年教师研究“学生怎么学”,“我的教该如何适应学生学”,“怎样教才能让学生学得更好”等问题提供了更多的思考,下面我就自己最近将要上的一堂《圆的认识》来谈谈我对支架式教学的一些想法。

在看到《圆的认识》这一课时,如何跳出常规的教学框架,定势的教学思维,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是我需要思考的焦点。支架式教学设计思路中的第一步是搭建脚手架,即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围绕当前学习主题为学生搭好脚手架,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圆,但对于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需要搭建一定的概念框架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圆的相关知识点。关于这一课的内容比较多,因此有必要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我将本节课分成了圆的画法、圆的组成和圆的特征这三大块。然后通过搭建一定的脚手架,让学生分步学习如何画圆、圆由哪几部分组成,圆的直径、半径各有什么特征。

搭好学生学习的支架后,从生活中的“圆”导入,认识圆无处不在,感受圆的美。然后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学具自己动手在白纸上画一个圆,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从而通过独立动手学生已经完成了第一个学习任务。

在此基础上,通过提问“为什么同学的画的圆有的大有的小” “有的画在了白纸中间,有的则画在了边上”等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从而产生了想进一步了解圆的知识的欲望,然后引导学生自学圆的各部分组成及名称,通过自学了解直径、半径、圆心的含义,并通过交流探索了解圆的大小与半径或直径有关,而圆的位置与圆心的位置有关。学生在自学探究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又完成了第二个学习任务,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做了一些适时地提示和提问,并用了一些非半径、非直径的反例来帮助学生深化直径、半径概念的理解,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

清楚了圆的概念之后,便顺利地进入到圆的特征的学习。在这里,让学生剪下自己刚才所画的圆,提示可以用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圆的特征:

1、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直径,多少条半径?

2、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同一个圆内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4、圆是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圆的特征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学习完第三部分内容后,整个教学的板书也基本以这三部分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起来说说这节课我们所学习的主要内容,学生的阐述自然地会围绕圆的画法、圆的组成和圆的特征这三部分内容来说。最后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让学生对自己本节课的收获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正是通过这种支架的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通过支架式的学习,我明白作为教师,要敢于留白,要为学生主动发展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足够的活动机会。让学生在时空允许的情况下,用自已的脑子思考,用自已的眼睛看,用自已的耳朵听,用自已的手操作,用心灵去感悟。只有静心等待,教师才能在进行着表演的同时,欣赏到学生那更加精彩的表演! 

 

温馨提示:
若网站中下载等功能操作无效,请按如下方法解决:
若您当前正在微信中打开本页面,请点击微信右上角的三个点(...) 按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再重复下载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