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务公开 聚焦德育 教研探航 安全洞察 党团工会

信息详情

昆山市振华实验小学“构建理想课堂”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1年3月15日]

 

昆山市振华实验小学“构建理想课堂”工作计划

20112

   构筑“理想课堂”是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之一,是通过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将人类文化知识与学生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追求高效课堂与个性课堂。通过此实验组工作的开展,使学生享受成长的快乐;使实验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使学验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

一、实验依据

1.有效教学的研究成为当前教师工作的重要课题。

国外从20世纪初就开始了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研究,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分析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我国本次课程改革也不例外,其首要目标就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我市局对有效教学的研究也作了明确的要求。市局领导在相关会议上要求我们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落实先进的科学理念,必须坚持聚焦课堂,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必须坚持技术带动,进一步推动教学方式变革。特别指出,当前聚焦教育质量,推进课程改革的着力点是积极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把能否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能否促进教师的健康发展,能否促进学校形成办学特色,作为能否创新教学管理制度的重要标准。

理想的课堂正是就做有效教学当有效教师这一要求做的一项实验工作。

2.国内外学习理论的专著和以学促教的课堂实践,为当前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了鲜活而丰厚的基础

国内外诸多教育家就学习理论作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美国珀杜大学申克教授所著的《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为教学研究打开了全新的领地。

国内很多学校对“以学促教,循学导教”做了不懈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果。

二、实验目标

1.教好每一个学生。走进并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让教师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经历愉快的学习过程,并获得学习的兴趣、信心和相关能力。

2.发展好每一个教师。走进教师的工作生活,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让实验为教师接受,并帮助教师不断提升专业水平。让研究学生的学习成为教师工作的习惯,并且不断获得经验,积累技能,形成当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和科学理念。

三、实验方向

循学导教。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积极改进教师的教学策略,实现有效教学。

四、实验内容

1.有效备课。让备课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教,备课的研究方向和制度管理为最多数的教师接受和欢迎。改善教师的备课成效,调整教师备课过程的角色定位和意识形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策略和学习效果,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服务。

2.有效课堂。不断完善学生的学习主题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的整合,更加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人翁地位,关注课堂学习过程的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更强化课堂中教师的服务和引导功能,课前准备更为有的放矢,学习情境更贴近学生学习实际,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更显开阖有度,学生的学习目标的检测更清晰明了。

3.有效教研。丰富教研活动的形式,使形式更好地为提高教师教研能力服务,为广大教师接受能主动积极参与。在不断实践和改善的过程中,形成教研文化。

五、实验策略

1.充分调研。

采用个体访谈、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形式,对所有教师进行现行的备课、上课和教研作相关调研,形成材料。

学校教学管理成员对调研情况作客观分析,并就实验工作进行探讨,积极稳妥、实事求是地制定实验的工作要求和步骤。

积极与兄弟学校沟通,积极争取有关上级部门和专家的指导,修改和完善实验计划。

2.稳步推进。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实验工作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形成相关制度,并广而告之。

准备工作充分。一是要充分调研,明确现状与实验目标之间的衔接;二是充分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该项工作现有的前沿理论和其他地区的实践做法。三是充分酝酿目前所做的几项工作,谨慎推进。

选准实验人员和实验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选择相关学科和相关教师,进行前期实践和尝试。学校实验小组视具体情况作相关调整,保证实验工作能真正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

形成过程管理。专人负责,定期讨论,举办活动,及时调整,并做好过程资料积累。

3.积极实践。

加强理论培训。一是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理论的自学和摘录,写好相关学习心得;二是组织举办相关讲座;三是对实验工作进行宣传,说明。

提高教师自主参与意识。通过学校网站、博客、宣传窗等各种平台宣传实验工作推进情况。对教师取得的各类成果及时公示,鼓励。形成相应的考核机制,鼓励实验老师不断取得进步。

开展相关活动。一是开展备课的相关研讨活动,发布优秀备课教案;二是开展课堂研讨展示活动;三是开展教研活动展示。

形成过程资料。各实验教师根据实验要求,积累相关资料。学校实验工作小组对资料定期进行整理,并就实验工作做及时改进。

通过备课研讨、课堂研讨和教研活动,对各学科的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进行一次框架式的梳理,并根据学案导学的总体框架对各学科的基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构建。

4.加强合作。

加强教师的合作,骨干教师率先参与作示范。

提高管理成员的服务意识,积极为教师的实验工作排忧解难。

学科之间相互借鉴。

学校之间增强沟通,资源共享。

教无定法,每个人都有自己认为最理想的课堂,或许没有完美的课堂,但美好的理想是我们的追求;或许理想的课堂离我们甚远,但这是我们应为之而奋斗的教育之梦。让我们为了实现自己理想中的课堂做出不懈地努力吧!

 

附:每月具体工作安排

2011年“理想的课堂”实验工作内容

月份

主题

目的

具体内容

2

动员与学习

1.实验学校教师明确实验内容及目的。

2.各实验学校形成共识。

3.学习并积累相应理论。

 

1.参加局召开的相关专题会议,汇报实验思路,征求意见,修改实验草案。

2.学校组织理论学习。内容:课程标准,明确各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及表述术语;“学案导学、以学促教” 各地方的实验经验、成果;儿童学习理论。

3

调研与思考

1.形成对现行备课、上课、教研的反思意识。

2.了解教师对现行备课、上课、教研的认识和意见。努力找到实验的切入口。

1.通过座谈和问卷, 对现行的备课、上课及评课进行客观的分析,特别是存在的不合理地方进行符合实际的指出 ,建议性地提出修改意见。

2.调研的主要重点是备课,形成完整的书面报告。

3.找出不合理,试图去改善它。

4

骨干实验课

1.形象感知“学案导学”范式的课堂教学。

2.理性分析“学案导学”课堂的可行性,要注意克服的主要偏颇。

骨干学科骨干教师上实验课,主要是完成两个注意事项:第一,课堂教学流程侧重于学生的学习过程,

整理出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及学习步骤,检测成果,注意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组织、指导、评价功能。第二,尝试让学生参与评课。其间要完成几件事,一是正面宣传,让老师避免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二是指导学生如何评课;三是完成一份完整的学生评课材料。

 

5

校际实验课

1.积极推进各学科尝试“学案导学”课堂样式,汲取以学生学为主的课堂优势,努力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2.各校之间的交流,有助于经验分享,视野拓宽,接受实验带来的可能弊端,并努力规避或改进。

1.各学科骨干教师备实验课。一是要探讨在不增加工作量的同时改善备课的质量,让备课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二是要探讨从学生学的角度入手,现行的备课会发生哪些变化,能否适宜于全体教师。

2.校际之间上实验课。完成学校之间先期实验的情况交流,主要讨论的是如何有意识地规避实验课可能带来的弊端。如功利性太强,学习过程程式化,缺乏情趣;要求过于统一,不能体现因材施教;检测难以把握。

 

6

案例收集与整理

1.骨干现行状态下教师的自主实践意识的培养。

2.观察自主状态下教师参与的成效与教师之间的差异。

1.征求教师意见,发动全体教师搜集本学期自已课堂教学中“以学导教”较为理想的案例,片断,整理江汇总

2.实验工作组探讨,主要反思两点,一是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无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二是教师的角色意识有无转变,功能体现是否合理。

 

78

培训与调整

1.通过资料整理,认识实验现状。

2.通过专家讲座等形式,拓宽思路,调整策略,组织有效的下阶段工作部署。

1.整理资料,主要资料有实验前调研性资料,实验准备资料,实验课资料,实验评课资料及教师案例资料。

2.组织教师培训。

3.商讨下阶段实验工作。

9

征集学生意见

1.通过采集信息本身让教师体验研究学生的过程。

2.从学生的角度分析讨论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主要内容及关系。

3.从学生的眼光来构建好课款标准的几条重要内容。

1.征求学生意见。主题是“我心目中的好课堂”。从五个方面采集信息:一是教学方式,问题是:你喜欢老师用什么样的方式来上课,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课上,老师是怎么上课的?答案预测是组织游戏、讲故事、师生互动、进入生活情境。二是学习方式,问题是:你喜欢什么样的学习?在你喜欢的课上你是怎样来学习的?答案预测是:做中学、讨论,不懂就问,亲自体验。三是课堂上的师生关系,问题是: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四是课堂气氛,问题是:你喜欢什么样的课堂气氛?

五是课堂内容,问题是:你喜欢老师在课堂上讲些什么内容?

重点话题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10

理论学习

1.接触并开始积累相关实验的必要理论。

2.体验学习过程,构架实验过程的多样性活动。

3.形成一定的理论共识。

开展校本培训,组织理论学习。学习的内容:多元智力理论,从多种角度用多种方式开启学生的智能;知识建构理论,探讨学生建构知识的基本方法;儿童学习理论,探讨学生基本的学习流程。

组织学习理论,主要形成三点共识:一是任何学习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相似已有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和调动,这种联系应该是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课堂上新的学习内容,新的知识点,学生是否具备相似经验。二是学生学习是个过程,尤其是个信息采集吸收整理判断的过程,这个过程信息的呈现方式,信息的容量,信息的呈现节奏及内容构成,以及学生的处理信息需要的时空,教师都需要作进一步的控讨。三是学生的多样性,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也就是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十月份邀请储主任作专题讲座。

11

将预习引进课堂

1.重视并开始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习惯。

2.教学生预习,使学生开始具备自主学习时的自主目标预设、过程控制和成果整理。

1将预习引进课堂。选择部分学科部分教师做课堂环节实验,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生意识,通过这一环节的课堂指导和演示,让学生了解预习的基本要求、过程和注意事项。教师主要教会学生:一是如何处理教材信息;二是如何整合其他信息,如网络、工具书、询问家长同学、相关书籍;三是质疑,尤其是引导学生区别真问题和伪问题。

2.预习能力检测。通过阶段练习,大部分学生已能独立预习,则将这一环节回到学生课外学习时间,教师检测评价。

 

12

校际尝试典型案例

1.教师形成科学的学生学习兴趣观,最大满足学生的思维活力,就是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成功感和内驱力的最好良方。

2.培养教师课堂观察能力,积累科研的一些基本方法。

 

友好学校尝试典型案例。重点是做好课堂观摩记录。着力点是①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是否全理,能否符合大多数学生思维水平。②学生脑力劳动的时间占比及成果。③教师的指导、评价是否有助于学生的思维活动。注意点是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评价,评价的问题主要围绕上述三点。

 

初定十二月份在一中心举行一次实验课展示。

1

总结分析

1.形成年度实验的基本经验

2.形成各学科备课改革的可行性草案(备课的结构,内容及管理)

3.形成“循学导教”课堂的评价标准。(大体上的框架、草稿、供下一阶段实验继续探讨)

 

1.资料整理

2.实验工作会议。

3.撰写材料。

 

 

 

 

温馨提示:
若网站中下载等功能操作无效,请按如下方法解决:
若您当前正在微信中打开本页面,请点击微信右上角的三个点(...) 按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再重复下载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