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务公开 聚焦德育 教研探航 安全洞察 党团工会

信息详情

《詹天佑》反思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21日]

《詹天佑》教学反思

黄良娣

《詹天佑》一文在其所在单元是一篇很重要的讲读课文,它与本单元的训练项目注意当时当地的情况有重要的联系。教学时,要凭借这篇课文引导学生联系事情发生的年代和当时当地的环境,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我在讲解本课时,问题是这样设计的;詹天佑在接受修筑京张铁路前、后(a、勘测线路b、开凿隧道c、设计线路)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结合有关的词句,说说理由。)问题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就是为本文训练目标而精心设计的。学生看到这一问题,自然会联想当时当地的情况: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帝国主义的阴挠、工程技术人才缺乏、劳动工具落后、在勘测路线时地势又险峻、气候又恶劣、在开凿隧道时又要过很多高山(居庸关山势那么高岩层那么厚、八达岭隧道又是那么长);在设计线路时,青龙桥附近的坡度又特别大等。尽管当时当地的困难很大,可是,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任务,一丝不苟地工作(周密地勘测线路;采用了不同的凿进方法;设计了巧妙的字形线路。)并提前两年竣工,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这样设计的问题,教师教的目的明确,学生学的也明白。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认真思考、讲出学生对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一中心句有较深刻的理解。詹天佑强烈的爱国之心及杰出的才干会深深地铭刻在每位学生的心里。再加上教师不失时机地点拨、引导,学生就会懂得:不管是写文章还是读文章一定要注意当时当地的情况。读文章,注意了当时当地的情况,才可以对文章了解得更加透彻;写文章注意了当时当地的情况,才可以使文章表达得效果更好,真切感人。

一、问题设计要少而精

讲解一篇文章,切忌出现一系列的过碎的没有意义的问题。能设计一个问题解决的,决不设计两上问题。否则,会把学生的脑袋提问大了,提问胀了,提问麻木了。最后,可能搞得连老师都会觉得乱七八糟、不知所云,很难把握文章的重点,就甭提如何突破了。

《詹天佑》一文,我在教学文章重点段落(4—6)小节(本文共7节)时,只设计了上面提到的一个问题,学生就以此为线索,读书、勾划、讨论,对文章进行梳理。学生学得挺带劲,自然本文的教学目的就能达到了。

二、 问题设计要融教法与学法于一体

在教师学生这一双边教学过程中,设计的问题是链条,把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能融教法与学法于一体的问题,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与学产生二合一的共振效应。

还以上述问题来说,结合有关语句,说说理由不就是学法的指导吗?通过学习,学生就会明白读文章要抓住重点词句及人物的语言、行动、思想活动去思考;写文章时,更要主动运用这种刻画人物的方法,使文章有声有色。还有对注意当时当地的情况这一定作特点传授的过程,不也正是学法指导的过程吗?             

语文教学要体现传授学法逻辑思维渗透德育教学目标的层次性。问题设计自然为其服务。上述问题设计就充分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三、  问题设计要体现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总之,包含了上述五要的问题设计才能算得上一个好的问题,才真的不失为一节课的灵魂。

 

温馨提示:
若网站中下载等功能操作无效,请按如下方法解决:
若您当前正在微信中打开本页面,请点击微信右上角的三个点(...) 按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再重复下载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