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务公开 聚焦德育 教研探航 安全洞察 党团工会

信息详情

《莫高窟 》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4日]

“理想的课堂”项目实验课学案

年级____ 学科______语文    学校  蓬朗中心小学校  主题__《莫高窟 》 _

执教教师  罗春献          骨干教师称号    昆山市教学能手                  

实验课理念

 

在教师指导性教学引导下,组织学生自学、合作、探究,获得理想中的学习实效。

学习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领学生走进敦煌莫高窟这一艺术宝库,感受敦煌莫高窟塑像的精美和壁画的艳丽多姿。

3、了解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体会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叹。

前后知识联系

情况

本课是《莫高窟》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在第一课时的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第一课时学生学会课文的生字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课文的结构),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学生自我学习,进一步了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画以及藏经洞的特点及其具体表现,以及作者所采用的写作方法,做到内容与写作上的双重收获。

学习重难点

重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知莫高窟是“明珠”“艺术宝库”的具体表现。

难点:体会莫高窟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课前预习及课前准备

课前学生能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读准课文中的生字与词语,尤其是大量的四字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课文的整体结构。

并在此基础上找寻有关莫高窟的文字资料与图片资料,来进一步充实自己对莫高窟的认识与了解。

学习

过程

学习内容

师生活动设计

(请用两种字体分别标出师生活动内容)

设计意图

板块一

 

 

复习引新

 

 

 

 

1、同学们,这节课继续学习第18课,组织读题。

2、课文中有很多精美的词语的四字词语,老师选择了其中一部分,请看大屏幕,自己读一读。出示:

慈眉善目  威风凛凛  强壮勇猛

     漫天遨游  自天而降  翩翩起舞

      啧啧赞叹  灿烂辉煌  艺术宝库

指名读,说联想,介绍莫高窟留下的印象,读好词语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具体介绍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以及藏经洞。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近距离走近莫高窟。

通过有针对性地复习词语,既巩固了第一课时对字词音形义的所学,又便于学生为本课时的学习树立一个清晰的板块,了解将从3个方面来近距离接触莫高窟。

板块二

具体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画以及藏经洞。)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用“明珠”与“艺术宝库”两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莫高窟的特点,下面就让我们去领略这“庐山真面目”。

(一)彩塑。

1、出示自学要求,引导学生依据要求进行自学。

2、组织交流。

1、这两千多尊彩塑有什么特点?谁能用课文中的两个词语来概括?(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2、具体引导学生体会彩塑的特点。

3、小结:身份不同,形象自然也不同,这就是(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4、谁能把这个句子读好?读出人物的特点。(指名读,再齐读,教师相机点拨。)

5、文中还具体写了哪尊彩塑?它又有怎样的特点?

   一起看大屏幕。这就是神态安详的卧佛。

6、面对这么多的彩塑,我们不得不惊讶于充满智慧的中国人,难怪游人对此都会?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赞叹?

7、组织读好这个段落。

(二)、壁画。

1、用过渡句引导学生进入到壁画的学习中来

2、出示自学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关于壁画。

3、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展开交流、讨论。

4、全班交流。

A、抓“宏伟瑰丽”体会壁画的特点

B、抓“壁画的内容”和“壁画上的飞天”引导学生感受到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把壁画的特点表现出来的。

5、是啊,难怪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

6、用崇敬的心情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三)、藏经洞。

1、我们接着来欣赏莫高窟里那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指名读第4段,思考:你有什么感受?

2、交流:

1)洞内原来(曾)藏品很多(六万多件);

2)现在还有吗?没有了。在哪里?(陈列于、“仅存”和“大量”的对比):

3)什么原因?(被掠走、腐败无能)。

4)真让人无比痛心

3、正如余秋雨所说:“偌大的中国,竟容不下几卷经文?我好恨!” 莫高窟步履蹒跚地走过了它二千多年的历史,虽然大量文物被掠夺了,然而,不管这些文物流落到何处,上面始终刻着两个字——中国。

4、莫高窟属于中国,而且只属于中国。 不管怎样,还是让我们用一种自豪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个部分。

 

 

 

 

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来进行自学,既遵循了本课的设计理念,又便于学生在默读中思考,提高自学的效果。

 

 

 

 

 

 

 

 

这部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内容进行深一层次的学习,及提高了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又便于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可谓一举两得。

 

 

 

 

通过关键词语的对比体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深深惋惜之情,同时又激发学生一种民族自豪感。

 

 

 

 

 

板块三

拓展延伸

 

1、同学们,敦煌的艺术古老而又年轻,她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余秋雨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出示:

她是一种聚会,

一种感召,

她把人性神化,

付于造型,

又用造型引发人性。

于是,

她成了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

一种圣洁的沉淀,

一种永久的向往。

2、作者与余秋雨先生都用了一个饱含深情“她”字来呼唤心中的莫高窟,你能读懂他们的心声吗?再次朗读这段话。

3、总结全文(指着板书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了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还走进了一座艺术宝库——藏经洞,也感受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莫高窟不愧为——再次出示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借助余秋雨的一段话,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产生一种强烈的愿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再次阅读课文最后一个小节,既是对本堂课的总结,又是对学生进行一次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做到文道的统一。

板块四

布置作业

1、读读余秋雨写的《莫高窟》。

2、制作一份以“莫高窟”为主题的小报。

这两个作业的设计,既是引导学生采用自主的方式进一步去了解莫高窟,同时又能将自己的学习效果有效展示出来,会大大提升学生对这类文化遗产的认识度。

板书

设计

 

 

                       塑(精妙绝伦)

18、莫高窟      画(宏伟瑰丽) 

                     藏经洞(珍贵无价)      

                     智慧结晶

 

温馨提示:
若网站中下载等功能操作无效,请按如下方法解决:
若您当前正在微信中打开本页面,请点击微信右上角的三个点(...) 按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再重复下载操作。